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RSS
首 页 各地公棚 各地协会 俱 乐 部 各地鸽舍 信鸽商城 鸽业大全 分类信息 专题报道 天下鸽问 信鸽百科 天气查询 鸽友论坛
P K 信鸽知识 信鸽资讯 失鸽园地 专题图库 名家专栏 视频播客 在线电视 信鸽超市 信鸽365杂志 鸽友家园 地图查询 会 员 区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养鸽感悟

养鸽要学会“割舍”

时间:2012-08-21 09:44:01    来源:    发表者: 昆明逍遥鸽舍       阅读次数:
养鸽要学会“割舍”

通常我们一谈“割舍”, 似乎都是在谈爱情、亲情、友情等方面的事儿,实际上在日常生活中,除了谈论情感方面的“割舍”,还有其他许多需“割舍”的东西。
    赛鸽的训练和比赛是赛鸽运动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唯一途径。训养赛鸽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赛绩的优劣。前不久与一知名鸽友聊天,他提出在训养赛鸽过程中学会“割舍”比知道珍惜更为重要的观念,笔者颇为认同。

    记得有一鸽友初建鸽棚之后,由于引种对路、饲养到位、训练有法,赛绩一路飙升,但几年后,其赛绩却慢慢下滑,原有的优秀赛鸽的后代品质也大不如前。这位鸽友在认真分析了原因之后,当机立断,一次将棚内的100余种鸽大部分出让,清棚后又重新引进了一批优秀的种鸽,一年后,在常规赛和公棚赛中均取得了不菲的佳绩。
    这个例子告诉鸽友,学会“割舍”,勇于“割舍”和科学“割舍”,你将会显得一身轻松,你将会走出低谷,你将会有蜕变的机遇。同时,这注定是重新走向胜利的要径。
割舍,在字典中是这样解释的:割:切断、截下;舍:放弃、丢弃。从词面的含义上给人一种明知是一种深痛巨创而难以舍弃的情景。就一个信鸽爱好者来讲,对鸽子的淘汰是一种割舍,这种割舍常常是痛苦的,犹豫不决的。
    有一鸽友,鸽舍仅100多平米,而养鸽上千羽,每月要扛上楼顶几百斤鸽粮,扛下楼几麻袋鸽粪,其辛劳程度不言自明。他也早就意识到,庞大的鸽群已成拖累,养鸽成本的增加固然是问题,但更严重的是影响到了鸽子品质的提高。即便是这样,他还是下不了决心淘汰多余的鸽子。大群的鸽子拥挤在棚中,只能维持基本的生存条件,对个体的精心照料力不从心,何谈有好的赛绩?
    为什么说起“割舍”容易,做起来难?笔者从身边的鸽友处了解到,无非有这样几种情况:一是酷爱赛鸽,广泛收集各种品系,不意之中鱼龙混杂,成了赛鸽“博物馆”,以致越养越多,终成拖累。二是情有独钟,对老化的种鸽,或已绝育,或已出不了什么好鸽子了,但又舍不得淘汰,因为它们毕竟是“开国元勋”,鸽棚就成了“养老院”。三是用高价在拍卖会上拍得的洋鸽子,但其后代表现平平,甚至毫无优势。这种鸽子虽然价格高,但有名无实,是“银样蜡枪头”的“洋垃圾”,转让无人接手,留下就成了负担。四是给本棚产生过优秀赛绩和获得过高额奖金的赛鸽,但其孕育不出优秀的后代,却总是心存侥幸,想再给它一次机会。殊不知优秀赛绩鸽同时又是优秀种鸽者少之又少。割舍不掉只有留下。五是没有经济实力购买好鸽种,棚中的鸽子大多是从好友鸽棚之中“横刀夺爱”来的,且缺乏认真的甄别,日积月累,年复一年,棚里品系繁杂,毫无主流血统的优势可言,劝其淘汰,却无从下手,一脸茫然。最后,就是因循守旧、固步自封。总认为自己的东西好,拒不接受新鲜事物。玩了几十年的2000公里的长程鸽,仍不愿意其被 现代快速鸽所取代。只有眼睁睁地看着别人玩。
    简而言之,我们如果训养的是赛鸽,就应以赛绩为唯一的追求目标。而赛绩是建立在精良的种鸽的基础上的。除非你是有经济实力的职业赛鸽家,有适当的场地,可以请专业人员来训养你庞大的鸽群,但凡一般鸽友,都应以少而精的标准来规范和约束自己的鸽棚。
那么如何来“割舍”?笔者认为应该把握这样几个要素:
    首选,围绕提高品质进行割舍。一棚赛鸽应刻确定二到三个自己喜爱的、特别是适合本地区赛事的优秀品系。凡是有稳定的良好赛绩的鸽棚,均有自己的主血。不要盲目引进不了解的,甚至融合性不好的品系。欧洲许多名家是绝不轻易地盲目引进的,所以可以一枝独秀,纵贯始终,令人高山仰止。同时,要保持种鸽群年轻化,实践反复证明,这是制胜的秘诀。
    其二,围绕巩固赛绩进行割舍。将棚中有多次优良表现的赛鸽保留下来,并进行严格筛选,与自己优秀的种鸽组成以后的精英团队。对那些没有赛绩,或表现一般的坚决淘汰,毫不留情。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讲的是漫长的自然淘汰,我们讲的是人为的优胜劣汰法。一些欧洲名家经常搞清棚拍卖,表面上是将优秀的种源普及到广大鸽友之中,但实际是一个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妙方。种精都留下了。
    第三,围绕降低成本进行割舍。全国30余万鸽友,80%是工薪阶层。工薪阶层有多好的经济条件来养赛鸽?因此,一定要做到“看菜下饭”“量体裁衣”。有什么样的条件就搭建什么样的鸽棚、引进什么样的种鸽,确定饲养的羽数。打肿脸充胖子是不会有好结果的。欧洲一些名家其鸽棚不大,其羽数不多,但飞出的赛绩令人刮目相看。这就是少而精的良好结果。因此,要下决心缩减存棚数量,剔除无赛绩、无育种价值的鸽子。最好主观上就确定一个存棚数字,到了临界点就亮“红灯”。如果做到了,会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也许,有些鸽友会说,你说起来容易,你自己割舍了吗?笔者也是养鸽之人,有时确实对赛鸽的去留犹豫不定,甚至思想斗争激烈,但先进的赛鸽理念终究会战胜乡愚的价值观念。理性告诉我们,毕竟是人玩鸽,而不是鸽玩人。为一群无赛绩的鸽子所累,就只能当鸽奴了。其实养鸽子并不需要这种无谓的执着,没有什么真的不能割舍。
    学会割舍,至少在养鸽过程中没有了多余牵绊;学会割舍,胜利才会向你招手。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此页!  关闭此页    


网摘收藏: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欧洲地区记者安妮春 河南地区记者杜年华 河南地区记者王春辉 四川地区记者王林远 四川地区记者 四川地区记者高王宏 辽宁地区记者李振彪 沈阳地区记者李国双
(欧洲) 安妮春 (河南) 杜年华 (河南) 王春辉 (四川) 王林远 (四川) 喻先生 (四川) 高王宏 (辽宁) 李振彪 (沈阳) 李国双
               
江西地区记者陈文康 山东地区记者李文 吉林地区记者霍鸿飞 贵阳地区记者元华 重庆地区记者王巍林 江苏地区记者孙跃东 山东地区记者王何磊 河南地区记者马战涛
(江西) 陈文康 (山东) 李文 (吉林) 霍鸿飞 (贵阳) 元华 (重庆) 王巍林 (江苏) 孙跃东 (山东) 王何磊 (河南) 马战涛
               
陕西地区记者普小兵 广东地区记者田一明 江苏地区记者吴玉前 云南地区记者李雪松 安徽地区记者邵作友 安徽地区记者刘云峰 河南地区记者毛晓彬 河北地区记者张学良
(陕西) 普小兵 (广东) 田一明 (江苏) 吴玉前 (云南) 李雪松 (安徽) 邵作友 (安徽) 刘云峰 (河南) 毛晓彬 (河北) 张学良
               
海南地区记者吴清壮 山东地区记者蒋庆国 辽宁地区记者吴亭光          
(海南) 渤海堂 (山东) 蒋庆国 (辽宁) 吴亭光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WAP
 
申请加入地区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