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RSS
首 页 各地公棚 各地协会 俱 乐 部 各地鸽舍 信鸽商城 鸽业大全 分类信息 专题报道 天下鸽问 信鸽百科 天气查询 鸽友论坛
P K 信鸽知识 信鸽资讯 失鸽园地 专题图库 名家专栏 视频播客 在线电视 信鸽超市 信鸽365杂志 鸽友家园 地图查询 会 员 区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养鸽感悟

堆粪管理不值得学习

时间:2012-09-17 09:35:15    来源:信鸽365    发表者: 老杜鸽舍       阅读次数:
堆粪管理不值得学习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在日益提高,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然而大自然随着人类历史的进展,也不能不随之适应。地震也好,泥石流也罢,终归也是在与人类的抗争中生存。各种候鸟、动物也同样随着大自然的变迁而四处求生。

  信鸽作为人类的朋友更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利益的取向使得它们的价值滚滚向上、一路飙升。自然而然,富有的鸽友也把它们的饮食栖室安排的精美豪华,栖如皇家宫殿,食如美餐佳肴。就连一般鸽友,也使爱鸽的安居条件比历史上翻了几番,虽比不起贵族也是小康。特别是一些名家高手投资数十万建起的鸽棚更是令人不堪设想。

  整个社会的干净、卫生,优美的环境成了社会进步、人类文明发展的大势所趋。不论城市也好,农村也好都在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它不光是让人们生活在优美的环境里心情舒畅、安居乐业,感觉到舒畅和幸福,更重要的使历史上一些比较爆裂的传染病,如疟疾、天花、伤寒等销声匿迹,悄悄的离开了这个世界,为人类减少了巨大的灾难和痛苦。

  信鸽也是一种禽类动物,虽然与人类和谐相处、共同生活,但是,在某些方面它们必然抛不出动物和禽类的范畴,偶然会携带一定的病菌,在人们不太注意的情况下传染给人类,这是人与动物不可改变的自然现象。

  但是,当我们注意到了这一点,改变了它们的生活卫生条件,提高了它们的生存环境,也杜绝了各种传染源,堵塞了各方面的传染途径,相应的也就好的多,甚至彻底的预防了因鸽子而传染给人类的各种传染病。

  当然,鸽子的生活栖息环境改善了,身体健康了,体质增强了,在同等血统的条件下参赛,肯定成绩要比那些饲养条件差的要好得多,这是毫无疑问的,千真万确的。

  据笔者自己的经验和多年来走访的数百家鸽舍看,凡是出成绩的名家大户,鸽舍卫生都是比较好的,当然一些农村鸽友和一些城市的工薪族鸽友,鸽舍卫生比较一般化的也不是没有一点成绩,一是成绩比较少,二是成绩的含金量也比较小,三是出现成绩很偶然,而且鸽子的整体素质还是不如那些高档豪华鸽舍的鸽子。

  据笔者发现,那些堆粪现象的鸽舍大部分都是有其原因的,一是上班比较忙的鸽友,顾不上每天认真打扫清洗鸽舍,发至内心的他们也不是不愿意干净卫生,不愿意让自己的爱鸽生活在卫生干净舒适的环境里,而是时间逼得他们没有办法,二是年龄比较偏大或者思想上有惰性的鸽友。总之,形成鸽舍堆粪的现象并不全是他们内心所希望和向往的现实。

  正像目前社会中的好多小家庭一样,该吃饭了都知道好的吃着香,但就是因下班晚或者其它原因不想做,所以就瞎胡对护着吃一顿,但他们绝不是真心的甘心情愿的想对护着吃,只是以懒惰来掩盖而已,或者确实因上班的疲劳而无奈。

  我们都知道,历史上,人类的生活条件艰苦,吃不好、住不好,生活条件和生活环境极其低下恶劣,各种传染性疾病时常发生,人类经受着极大的磨难和生存危机。就我国而言,建国前人们的平均寿命只有三四十岁,而现在我国人口的平均寿命就达到七十多岁。这种进步真是可歌可泣的。

  一个人穿上一身衣服,一星期不洗,一个月不洗粗略的看好像都一样,其实,它的内在影响是绝然不同的,对外人的印象,对周边散发的气味,对自己的感觉,不论从哪个角度都是有很大区别的,至于对自己的身体有多大损害并不一定就能很明显的看得出来。这种行为大家说能够学习吗?

  历史上,人们因为生活条件差,好多人随意喝生水,吃不干净的食物。因此,那时候,好多人的肚子里有蛔虫,只要一吃打虫药,就会打出好多几寸长的蛔虫,而现在因为饮食习惯提高了,饮食卫生了,肚里有蛔虫病例的病人基本就杜绝了。当然人们的身体素质就这方面讲也是一种提高。

  鉴于上述情况,笔者认为,堆粪只能是一种无奈,即便有个别成绩那也是因鸽子的血统过硬,或者就是运气,假若这些鸽友将鸽子生活栖息的卫生条件再改变一些、再提高一些,他们的成绩可能会更好。不过也有极少数鸽友对这种现象开脱说,鸽子粪便里有各种细菌,可以互相残杀,堆粪对鸽子健康还有益处。

  笔者认为这话有些无稽之谈,粪便即便有各种细菌,可以互相残杀,但是,整体讲对鸽子、对人体有害的细菌还是占绝大多数,而且一旦伤害到鸽子或者人体,其损害远远大于那些细菌互相残杀的有益之处。这话只能是一种谬论,没有科学家来把它当做真理推广。

  尽管目前赛鸽中这种堆粪现象可能还会延续很长一段时间,或者终究就消失不掉。确实讲,这种堆粪的现象不叫方法,更不叫经验,只是一种生活的自流、现实的无奈,希望万万不可汲取!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此页!  关闭此页    


网摘收藏: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欧洲地区记者安妮春 河南地区记者杜年华 河南地区记者王春辉 四川地区记者王林远 四川地区记者 四川地区记者高王宏 辽宁地区记者李振彪 沈阳地区记者李国双
(欧洲) 安妮春 (河南) 杜年华 (河南) 王春辉 (四川) 王林远 (四川) 喻先生 (四川) 高王宏 (辽宁) 李振彪 (沈阳) 李国双
               
江西地区记者陈文康 山东地区记者李文 吉林地区记者霍鸿飞 贵阳地区记者元华 重庆地区记者王巍林 江苏地区记者孙跃东 山东地区记者王何磊 河南地区记者马战涛
(江西) 陈文康 (山东) 李文 (吉林) 霍鸿飞 (贵阳) 元华 (重庆) 王巍林 (江苏) 孙跃东 (山东) 王何磊 (河南) 马战涛
               
陕西地区记者普小兵 广东地区记者田一明 江苏地区记者吴玉前 云南地区记者李雪松 安徽地区记者邵作友 安徽地区记者刘云峰 河南地区记者毛晓彬 河北地区记者张学良
(陕西) 普小兵 (广东) 田一明 (江苏) 吴玉前 (云南) 李雪松 (安徽) 邵作友 (安徽) 刘云峰 (河南) 毛晓彬 (河北) 张学良
               
海南地区记者吴清壮 山东地区记者蒋庆国 辽宁地区记者吴亭光          
(海南) 渤海堂 (山东) 蒋庆国 (辽宁) 吴亭光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WAP
 
申请加入地区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