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棚赛是一种很好的比赛形式,引人入胜。这种比赛形式不仅适合于职业鸽舍,也适合于上班族鸽友。所以现在但凡有点儿信誉的公棚都不愁鸽源,不管是秋棚还是春棚,集鸽数量达5-6千羽,是很常见的。这说明公棚赛热度很高,鸽友参赛勇跃。热度越高,参赛越要冷静,克服盲目性,增加获奖的机率。下面根据自己近几年打公棚的体会,并且参考了周围鸽友的经验,谈谈如何克服打公棚的盲目性。
要把公棚的赛线了解清楚
打公棚很难选出万能的鸽子
有些鸽友打公棚的盲目性表现之一是,对自己送鸽参赛的公棚所使用的赛线情况一无所知,赛线上是什么地形,是平原、是丘陵、有无山脉、山有多高、比赛季节的风向、温度等等。这些问题一定要搞清楚,做到心中有数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糊涂仗。一种鸽子飞一种赛线,万能的鸽子是极少的。其实要了解这些情况也不难,可以在立体地图上看一看,也可以通过公棚所在地的鸽友了解情况,多咨询几位鸽友,掌握的情况越多、越全面越好,这样对你是否选择这家公棚参赛以及派出什么类型的鸽子参赛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
参赛鸽的月龄宜大不宜小
秋赛公棚是当年的幼鸽赛,春赛公棚可以说是一岁鸽的比赛。不管是春棚还是秋棚,参赛鸽的月龄均是宜大不宜小。在掌握参赛鸽月龄大小这个问题上,有些鸽友盲目性较大。举个秋棚的例子。按照规程这家公棚的预赛日期是9月15日,决赛是国庆长假期间。按照公棚规程的约定,在预赛之前公棚要安排0-200公里的训放,次数不少于10次。也就是说,公棚在8月15日前后就要起站训放了,但是有些鸽友在7月10日左右还把叽叽叫的幼鸽往这家公棚送,按照公棚的“操作流程”,幼鸽入棚要隔离、观察、注射疫苗、熟棚开家。完成这个流程需10天以上,幼鸽送到公棚已是7月10日,8月15日就要路训,9月15日就要预赛,可以算一算,7月10日送进去的幼鸽,在8月15日路训前在公棚内的时间只有35天,再减去观察、免疫、蹲房熟棚的时间,家飞时间最多只有25天了,幼鸽能否“飞透”,把公棚所在地的地标和磁场记牢?稚嫩的骨骼、缺乏锻炼尚不发达的肌肉,柔弱的翅膀以及远未成熟的心理素质,能够胜任500公里的远翔吗?一旦途中风云突变能否经受得住栉风沐雨的考验吗?和那些3、4月就送入公棚的“对手”相比,7月10日送进去的这批鸽子很少有优势可言,因为前者在公棚生活5个月以上,不仅“飞透了”,记牢了“家”的地标和磁场,而且它们已经发育成体魄强健的“大小伙子”、“青少年运动员”了!也许有人会举出7月送鸽获奖的例子,但是我认为,讨论问题,说的是概率,个案和特例是不具普遍意义的。对于春棚来说,参赛鸽的月龄也是宜大不宜小,应把春季出生的第三轮、第四轮幼鸽送入春棚,这两轮幼鸽仍然是种鸽换羽以前作出的,此时的种鸽虽然经前两轮作育,略显疲劳,但其精神和体能状态仍然旺盛,仍有可能作出成绩优秀的子代,但是再稍晚一些时日,只要种鸽进入秋季换羽期,则状态一落千丈,其生理状态进入低谷,此时作出的幼鸽,质量难有保障,因此,即使是参赛春棚,也要早作出、早送公棚。
打公棚要坚持精兵战略
“少而精”是鸽友的一句口头禅,但“多而精”岂不更好?参赛羽数多少可因人而异,可因你的经济实力而定,但重要的是要“精”。那种在公棚赛中搞大兵团作战,企图以多胜少、玩概率的思路未必奏效,公棚赛虽设有团体冠军奖,但单鸽冠军的奖项最诱人。从投入与产出的角度考虑,以少而精的投入,搏取单鸽冠军,是最经济划算的,公棚赛中不乏送一两羽或两三羽而夺冠军的事例。
工薪鸽友,受经济条件所限,送鸽之前总是挑了又挑、选了又选,慎之又慎。送出三羽五羽或十羽八羽,只要入围一两羽,就收回投资,如果进入前名次, 那就赚钱了。这就是少而精的战略。
我也听人说过“大户”的“鸽海战术”,因经济条件优越,钱不是问题,进军公棚,大兵团作战。送公棚的鸽子其本上不挑不选,有多少算多少,按“轮”全“搓”,向公棚“批发”。公棚当然是乐不可支。
所谓的“大户”分为两种,一种是有实业,不以鸽子赚钱,养鸽、赛鸽只图开心。另一种是做鸽子生意的,只盼望在公棚摘金夺银,然后打广告卖鸽子。我认为输赢对于前一种“大户”来说,是无足轻重的,不靠做鸽子生意赚钱,赛鸽只是情趣,为搏一个开心。但是后一种“大户”截然不同了,没有其它的实业,以鸽谋生,非赢钱才能有生机,才能图发展,心理负担重!既要保住以往的名声,又想创造新的成绩,送一组唯恐不保险,拿不到好名次,于是玩概率“韩信用兵,多多益善”,在一座公棚就投入50羽、80羽甚至100羽,志在必得,得冠军好打广告卖鸽子呀!比赛结束,大失所望,投入的“重兵”并没有在大屏上书写出辉煌的战绩。决赛上笼单上那一长串,甚至一眼望不到头的“集团军”呢?要么杳如黄鹤,要么姗姗来迟,虽有几羽入赏,但所得奖金远不抵全部赛鸽的参赛费。本想得个冠军,造造势,打个广告卖鸽子,没想到事与愿违,竟然花钱给自己做了一个反面的广告,你可以听到鸽友群里有这样的话:某某鸽业飞得不怎么样,决赛上笼几十羽,成绩很难看呦!
依我看来,打公棚用精兵战略决非是工薪鸽友的专利,那些“大户”鸽友,也要搞“多而精”。克服盲目性是所有喜欢公棚赛的鸽友都应当注意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