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文刊登在《信鸽365》杂志 2012年第一期
前些天我在网站上发了一个小感言,第二天来自河北的鸽友打来电话,就我所写的“养鸽子,好比做人,一切都要实事求是,严格要求种鸽质量,把种鸽打造出自己的品牌。没有基础,买多少好鸽子也是没用,家里有100只冠军,不一定能战胜一支有着光荣传统的名次家族,有了基础可以配很多冠军,没有基础冠军对冠军,可能迟归都没有”中的“基础”与我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河北鸽友,也是一位飞得很好的养鸽高手。鸽友想让我定位一下,什么鸽子可以作为家里的基础种鸽?又问:“基础”是应该稳定?还是应该快速呢?当时我正在开车,所以也就粗略地谈谈自己的看法。河北鸽友,也是摆事实,讲道理,最终我们没能达成共识。放下电话,我在反思,同时也对自己在无法定性的前提下就发表个人看法的这种行为,感到惭愧!或者说,我还没能自己“定义一下”什么是基础种鸽时,便匆匆写了一些自己的想法,被问得无语时,也是感到有些无奈和不自量力。虽然现在是言论自由的时代,但有些冒失的发表,显然是不妥的。其实我们每个鸽友,都能定义一下什么是自己心目中的“基础种鸽”。我也一样,只是我还没来得及像解方程式那样,拿出自己的一道公式而已。此时正是闲暇,那么我就“基础种鸽”这个题目写一下自己的心得吧。
写之前,我差点忘记了,在我所写的这段小感言发表以后,还有另一位鸽友,写出了自己的评论。写得也非常好,下面我也把它拿出来与鸽友们共勉:“能够连续养出冠军说明具备参赛能力,买冠军能出冠军也说明育赛双馨。有钱玩经济,没钱玩经验,经济、经验才是可怕的!”看完评论,说心里话,我很是佩服这位鸽友,他的看法非常实在,也非常经典。他能准确地定性有钱人和没钱人养鸽的不同之处。他说得很对,经济雄厚的人,大多比起没钱人养鸽子更具有优越性和选择性。他们可以花大价钱买到所谓的超级种鸽,甚至拍卖会上,会为得到一羽“名家名次鸽”拍卖牌不落,弄得脸红脖子粗。家里又是教练又是饲养员,鸽舍更是豪华奢侈。而没钱的养法,就是想尽一切办法,获得大户家的天落啊,迟归啊。在这些鸽子当中选择伯乐,靠的是经验,靠的是眼力,同时也要靠运气!
我对种群种鸽的定义是:
(1)一羽(雄雌)分别对上多羽(雌雄后,前提它们都是好鸽子,或是“特长鸽”)所作出的子代,以十羽为限,公棚决赛成绩能占到百分之四十以上的;地方比赛能占到百分之七十的入赏率(200名以内)。
(2)子代在获得名次以后,再出鸽子能够继续夺得名次,而且在不近亲前提下,能够连续发挥五代以上的。而且能按着鸽主的意愿把鸽子的其它部分改良后,不影响其稳定和速度的。
(3)种鸽所出幼鸽在比赛中,不分恶劣,还是晴好天气,都能进入名次而且恶劣天气归巢率偏高的。
(4)遗传到幼鸽中,劣势较少,能够在幼鸽时就能感觉到有超越父母鸽潜力的。(前十名的鸽子长得难看的很少,自身条件太差的几乎没有)。
(5)基础种鸽,子代,孙代,或是更远代,做种时,最好是获得过多次名次的高辈分鸽子优先做种。另做种应该依仗高位名次鸽更为优先的基础的,或是长相,以及自身条件可以超越父母的鸽子作为新的种鸽成员。
(6)家中具备以上条件“基础种鸽”三羽以上的,还要配备一些“特长鸽”,例如晴好天气,高分速下“奇特快”的;顶风天气(5-7级以上)仍能替代“基础种鸽子代”归巢并能获得成绩的;下雨恶劣天气下,整个比赛仅仅归巢几十羽,或更少,能够代替“主力”当日归巢的。
以上六项,其实很难具备,同时也要求环环相扣。赛鸽比赛,其实就是一个战场,赛鸽的种群,也就是一个战斗的团队,而养鸽人就是这支队伍的最高长官,战斗中,整个团队有着自己的基础和团队灵魂,特定情况下又有特长队员补短。有了这样的队伍,起码可以面对常规内的任何挑战。
又是在一个学习与总结都不成熟的情况下,发表了个人的看法,可能又会引来鸽友的讨论和质问。但是我只是把自己的东西写了出来,写的对错,还是好坏不重要!我个人仅仅也就是想借助一下这个平台,把自己多年来的养鸽感悟记录下来。然而对鸽友只能是“有缘共勉,无缘罢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