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RSS
首 页 各地公棚 各地协会 俱 乐 部 各地鸽舍 信鸽商城 鸽业大全 分类信息 专题报道 天下鸽问 信鸽百科 天气查询 鸽友论坛
P K 信鸽知识 信鸽资讯 失鸽园地 专题图库 名家专栏 视频播客 在线电视 信鸽超市 信鸽365杂志 鸽友家园 地图查询 会 员 区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养鸽感悟

如何有效的降低幼鸽的伤亡和丢失

时间:2013-01-18 15:10:36    来源:    发表者: 911鸽舍       阅读次数:
如何有效的降低幼鸽的伤亡和丢失

注:本文刊登在《信鸽365》杂志 2012年第一期

新一年的幼鸽就要陆续起飞了,困扰着你我的还是老生常谈:游棚丢失!
很多鸽友认为游棚,和丢失的幼鸽,其实没有什么前途,丢就丢了,也没有什么好可惜的,我却不是是这么认为!
现如今在家比赛每一个大奖环都在50-500元之间 ,对于小户养鸽人,对于并不是很充足的赛鸽队伍而言,丢一羽就丢了一个寄托和希望!对于大户而言,丢一羽算不得什么,但也可能就痛失好的名次!
其实我看来,游棚,丢失的幼鸽也不见得就是你所不被看好的,有一些,也是你苦思育种的结晶,精心培育的硕果!仅仅起飞几天就断送前程,想想很是可惜!
其实幼鸽丢失原因很简单,归根结底就是,起飞的都是幼鸽,没有老的压阵,在不少大户家,幼鸽就是幼鸽,成鸽就是成鸽,根本不允许在一起飞。其用意就是给幼鸽建立一种良好的习惯,和一种和谐安宁的环境!其做法我赞成,也有抵触!原因就是:鸽子本身是鸟类,它有学飞,和依赖的权利!我看过一部电视动物世界,(记得不太清楚,也不记得究竟是什么大型的鸟类)讲的是一群在某个特定环境下生活的大型鸟类,在某个特定时间必须飞过某一个山谷,这个山谷必须在特定的某个日子,或是时间,借助风向和大气的某个动力,才能让这群大鸟顺利的通过,否则将断送性命,当时这群大鸟有近千只,在中午的时候起飞,力争飞过那个峡谷,大大小小几代在一起,借助群式,和相互翅膀的共同抖动,当然也有特定的气流帮助,努力的飞行,当它们就要接近山峰的最高点时,气流突然改变,飞在前面的那些成鸟,因无法飞过,而无奈返航,后边的老老小小,也就跟着返航了。第二天的气流刚好接近飞跃大山的条件,千只大鸟借助彼此在空中的互相摆动翅膀的惯性和动力,基本全部飞过这个峡谷,当他们从海拔几千米的高空,下降到适合的高度时,已是筋疲力尽,一些新生不久的几乎没有了挥动翅膀的力气。我看完就在想,这些大鸟可真够顽强,峡谷这边是怒吼的狂风,为了到达那边的栖息地,它们要冒那么大的风险,去飞跃。其实我个人认为,这也是它们团结的集中表现!首先是它们组织严密,方案正确,步伐一致,在老少几代共同前进的进程中,成年的起到了先锋带头的作用,并能为整个团队把舵,且精明,勇敢,判断准确!试想一下要是飞在前面的是刚刚起飞不久的幼鸟,我想整个的结果会有一个质的改变,其原因就是它们年轻好胜,没有足够的经验,在第一次飞跃峡谷时会不惜一切代价去尝试,最后的结果就是全军覆没。最好的结果也是无奈返航,且伤亡惨重!体力严重透支,在以后的几天里已无力再次飞跃这个峡谷!
我讲的这个故事是真实的,就是不够真实,或就是自己凭空想象,我想也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在一个群体中,成年的要比年幼的多很多经验。人也是一样,万物只要有生命,他都是这样!回到我们的鸽子中,我想鸽子也是一样,年轻的幼鸽起飞以后,多半在家飞几天以后都爱走,认为自己已经具备了足够的飞翔实力,家门口的天空已经不再是自己唯一的一片天了,在这样一群小家伙中有一半是这样想的,就足够了,它们把整个鸽群带出很远,当它们其中的一些已经意识到不能再往前飞了的时候想要返航时,另一些正飞得来劲,几只很难调整整队鸽群,不得已只能跟着飞。最终那些所谓的领头的,也意识到离家很远的时候。便转向返航,(大家都知道鸽子一旦回家时会比其他时候飞得更快)所以这时已没有什么团队精神,你跟上就跟上了,跟不上也没办法!有不少幼鸽仅仅起飞不久,在长达一个多小时的家飞过程中已经很累,为了跟上队伍,它们奋不顾身,就在这时天空中不再是它们自由的海洋,而是暗藏杀机,高压电线,支出的树枝,放飞的风筝,这些东西此时变成了无情的杀手,正无形的威胁着我们的爱鸽,(我们每个养鸽人谁没有经历过,鸽子受伤)?我们只是看到个别了受伤,且没有看到,被这些无形的障碍夺取生命的那些幼鸽的亡灵们!鸽子天生爱家,又有哪个为了吃好喝好,放弃自己曾经儿时拥有的一片天呢?
再说另一只那个现象,就是一大群幼鸽在家飞时,在离家很远的地方偶遇另一群鸽子,一些刚刚起飞不久的幼鸽在没有足够记家的情况下,不知所措的情况下被另一群鸽子带的很远,就是到人家的家以后,没有落,也在找家的几天时间里慢慢消磨意志,找回家好,没找回来的最终还是会落户异地,其心理状况我想也是很另类的一种辛酸吧!
我在几年的养鸽经历中也有过这样的经历,有时,好的幼鸽丢了也很上火,在日后的几天,还总是幻想它们还会回来,但每每幻想,每每失望!
我今天说的就是幼鸽在大群式起飞时,应该相应的配备一些成年鸽,且最好是正在孵化幼鸽的种鸽们,最好,能有一定比例开家的种鸽在里面!我想用意就是给这群小的把舵!孵化中的成鸽一般不会飞得太远,因为它们担心领域被欺犯,或是耽误孵化。开家的种鸽,在经历找家的过程中意志力已被消磨,这时的它们,在经历两三天的找家与绝望以后,伴随着对饥饿的恐慌,它们更不会远走!所以幼鸽在这样的一个群体中很难走出去,只好跟着楼前楼后的家飞。有人说这样的家飞能行吗?我要说的是能行,但要讲究方法!
在全部幼鸽起飞以后,在成鸽的带动下飞行一个月,到一个半月以后,把成鸽关起,幼鸽将独立飞行,这时的幼鸽已经相应成熟,且体力已基本过硬,对家印象深刻,儿时的气盛,和骄傲已渐渐消磨!这时的它们具备了单独飞翔的实力,且敏锐,精明!这时才是它们放开手脚的时机!
当然这种方法虽然减少了伤亡和丢失,但也养成了许多不良习惯,但此时距离比赛还有一段时间,我想加之努力,(用食物控制)我想一切的不良习惯是可以改变的!
有的鸽友会说,家飞不好鸽子能有好的成绩吗?其实现在的竞翔领域,已经不再是家飞2个小时以上就能怎么样的,我的一位老大哥,闫庆峰说过,就是训放:两天一趟,把它们放醒。你能做到吗?
写了很多,也仅仅是个人建议,谁都有自己的窍门,我只是在心里放不住,说出来跟大家一同学习,仅此而已!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此页!  关闭此页    


网摘收藏: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欧洲地区记者安妮春 河南地区记者杜年华 河南地区记者王春辉 四川地区记者王林远 四川地区记者 四川地区记者高王宏 辽宁地区记者李振彪 沈阳地区记者李国双
(欧洲) 安妮春 (河南) 杜年华 (河南) 王春辉 (四川) 王林远 (四川) 喻先生 (四川) 高王宏 (辽宁) 李振彪 (沈阳) 李国双
               
江西地区记者陈文康 山东地区记者李文 吉林地区记者霍鸿飞 贵阳地区记者元华 重庆地区记者王巍林 江苏地区记者孙跃东 山东地区记者王何磊 河南地区记者马战涛
(江西) 陈文康 (山东) 李文 (吉林) 霍鸿飞 (贵阳) 元华 (重庆) 王巍林 (江苏) 孙跃东 (山东) 王何磊 (河南) 马战涛
               
陕西地区记者普小兵 广东地区记者田一明 江苏地区记者吴玉前 云南地区记者李雪松 安徽地区记者邵作友 安徽地区记者刘云峰 河南地区记者毛晓彬 河北地区记者张学良
(陕西) 普小兵 (广东) 田一明 (江苏) 吴玉前 (云南) 李雪松 (安徽) 邵作友 (安徽) 刘云峰 (河南) 毛晓彬 (河北) 张学良
               
海南地区记者吴清壮 山东地区记者蒋庆国 辽宁地区记者吴亭光          
(海南) 渤海堂 (山东) 蒋庆国 (辽宁) 吴亭光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WAP
 
申请加入地区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