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监管的缺失,赛鸽并不是一天两天的短期行为,这是一项从幼鸽入棚,到训放比赛的长期行为,一般都需要5、6个月的时间,时间跨度大,期间的训放管理上很难进行全程的监控,训放前的体能积蓄,训放期间的到位情况及状态调理,将直接影响赛鸽的比赛成绩,比赛前的监管应该是监管的重点。即使是对比赛的监管也不具有足够的说服力,公棚对监管人员的选择应该有很大的主动性,能很好与公棚配合的用,其他的都免谈。 二是很多问题不能落实,比如获奖鸽友能不能落实,中国的地儿太大了,玩鸽子的也太多了。现在公棚参赛,鸽友可以自造名字,鸽友所属区域也可以编一个,或者写的比较大,很难落实到底是哪儿的,哪个鸽友得的奖,公棚完全有可能去外地买些环,自己套了鸽子,编个莫须有的名字,在自己的棚里堂而皇之地比赛,即便赛后公布几个电话高奖鸽友的电话号码,你能确定是谁拿着那个手机不? 公棚问题太多,我也做了个决定,暂时告别公棚比赛,养着鸽子在家里玩儿吧,省得挑最好的交公棚,最后连个迟归也看不到。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关闭此页
网摘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