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侃鸽楼》开 篇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视鸽子如生命,他们为鸽生、为鸽活,甚至可以为鸽死。不在其中的人甚至会怀疑这是一群精神上存在严重障碍的人群,事实上,他们是一群活生生的鸽痴,他们痴得可爱,痴得可怜,痴得可悲,痴得不可自拔。他们执着,他们对自己锁定的目标百折不挠;他们愚昧,他们明明知道自己被人愚弄了还拿脑袋拼命地往墙上撞,最终他们被撞得头破血流仍然不肯回头。就是在这群不被人们理解的人群里,每天都在发生着许许多多、千奇百怪的故事。 又一个赛季结束了,秋去冬来,到了养鸽人一年内最清闲的季节。忙碌了整整一个赛季的我便开始《侃鸽楼》的构思,为的是兑现对鸽友读者的承诺。 我想通过侃鸽楼这个小小的空间,深度描述聚集在侃鸽楼里形形色色的养鸽人和发生在这些形形色色的养鸽人身上感人、动人和不可告人的故事。要写的人物很平凡,但是他可能就生活在我们身边;要写的故事很平淡,但是仔细揣摩,却是触目惊心。侃鸽楼虽然是个小小的天地,可是通过这个小小的天地可以折射整个中国鸽界乃至整个社会这个极其复杂的大舞台。我要认认真真地写在中国鸽界这个舞台之上是如何鱼龙混杂、群魔乱舞的。 我曾经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完成了我的第一部反映养鸽人生活的长篇小说《鸽奴》,在我写《鸽奴》开篇时,曾郑重声明,本书纯属虚构,如有雷同请对号入座。结果有人真的对号入座了,似乎他们在《鸽奴》中发现了自己的影子,于是他们暴跳如雷,甚至对我出言不逊,我真的痛痛快快地出了一口气,心里舒服至极,因为我达到了最终的目的。因为我写《鸽奴》的最终目的就是想用那些带攻击性的语言和触目惊心的故事去揭露和批判那些鸽界恶人的丑恶嘴脸和罪恶行径。如果这部《侃鸽楼》最终能达到像《鸽奴》一样的目的,我也就心满意足了。 我也曾不止一次问我,老董啊老董,你的眼里为什么就揉不得沙子呢?其实生活中没有什么人眼里能揉得了沙子的,可怕的是很多人却在默默忍受着砂子剧烈磨损眼底所带来的痛苦。 老董永远是那些善良、无助、企盼正义的鸽友的朋友;老董也永远是那些鸽界小人、鸽界败类的敌人。 —— 老董第一篇:侃鸽楼老板其人 故事虽然发生在一座有着几千年历史文化的古城,但故事却是现实版的。 大概是在上个世纪70年代初期,人们在搞城市建设时意外地在这座城市的北部发现了一片经考古专家考证有着几千年历史的古墓建筑群遗址。几千年的古墓建筑群遗址的发现对这座原本就被国人关注的、为国家建设做出巨大贡献的重工业城市又增添了更加绚丽的色彩。一时间,来自不同方向的考古专家云集于此,考察验证这一惊人的发现,络绎不绝的国外知名考古专家也慕名而来,他们面对着庞大的古墓建筑群,不时发出惊奇的尖叫声。 在古建筑遗址的正东方便是清太祖努尔哈赤之子皇太极的陵墓,传说这里是乌鸦救驾的地方,于是皇太极把此风水宝地选作他的陵墓。在皇太极和古墓建筑群遗址之间是一条以我国著名河流命名的公路,听老人们讲,这条公路是和这座城市一同诞生的。 在公路邻古墓建筑群一侧,说不清是某年某月某位大师出于某种构思建造了一座古色古香的、与古墓建筑群和皇太极陵墓相匹配的二层公共厕所。经考证,这座古典式风格建筑的公厕是这座城市里的第一家收费公厕。有人给公厕起名叫宫殿厕所,显然,公厕建得有点像宫殿,天哪!就是吃了豹子胆也不敢在宫殿内放肆。于是,公厕经营得自然很是惨淡。别说是收费,就是请人家免费享用,也无人敢光顾。由于利用率低,加上后期维修没有跟上,使得公厕外墙墙皮脱落,厕内设施老化,一副破烂不堪相,由富丽堂皇的宫殿变成了一座年久失修的破庙,常年风吹雨淋,无人问津。 好多年以后,突然有一个头脑精明的年轻人找到了公厕的主管部门,好像是城市里的城管部门。他提出了一个让在场人都感到惊讶的要求,承包公厕,自行投资修缮公厕,让这座古典式风格的公厕新生成为这座城市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为民所用。主管部门的领导十分好奇地问年轻人基于什么样的目的要承包闲置多年的破旧公厕,年轻人的回答让主管领导听起来很舒服,什么我家就住在闲置的公厕附近,每当看到破烂不堪的公厕,心就痛;什么改革开放以后,城市发展了,城市变美了,而这座闲置多年的公厕与城市的发展很不协调,由于它的存在影响了城市的美观;什么想及早地投入资金,把它修缮起来,让它最快地美起来,让它真正成为这座城市里的一个亮点,为城市发展做点贡献云云。主管领导被打动了,他激动地握着年轻人的手,眼里充满了泪水,半天没说出话来,好像他被年轻人的壮举所深深地感动。年轻人的要求很快得到了主管部门的批准,而且在年轻人的要求下,主管部门与年轻人签订了一份十分正规的、内容严谨的承包协议。主管单位出面与年轻人签订协议的家伙说不清是不负责任还是生来就是个白痴,或者说是被精明的年轻人算计了,他竟然在协议条款中同意年轻人在承包期限内有权转租转兑,并且可以随意改变公厕的用途,而且承包期限竟然是永久。 这个头脑精明的年轻人姓邰,家里排行在三,人称邰三儿,而更多人习惯地叫他邰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