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接上文,真正的比赛是我从部队回来,2002年将家里所有的鸽子进行了系统的组合与淘汰,并与2005年正式参加了地方组织的比赛。2005年的比赛是惨痛的一次比赛,记得当年的幼鸽只放飞了300公里。当上500公里时鸽子已经丢的集不起应有的参赛羽数了。当时比赛,记得集鸽子时艳阳高照,丝毫没有感觉到老天爷正在酝酿着一场暴风雨。集好鸽子后,人员稍作休整后,赛鸽车按照原定计划,连夜向山西忻州方向进发。当夜漫天星光,一切如初。第二天清晨,天气已经阴云密布,因为在后半夜,天气的云层在逐渐的加厚,但是司放鸽子的人员丝毫没有觉察出什么不对劲,还是一如既往、一反常态。当按照原定计划到了放鸽子的时间,司放人员有些拿捏不准了,因为这时的司放地,已经是阴云密布、大雨将至。于是打电话询问集宁的鸽会负责人,究竟放不放?结果得到的答复是,放。就这一个“放”字,将鸽友一年的心血全部化为乌有。司放出的鸽子还没有真正的起翅上天,倾盆大雨从天而降,将司放出的爱鸽全部迫降到树林、庄稼地和道埂旁边能够躲雨的地方。用当地老百姓的话说,那年内蒙的鸽子我们就像捡土豆似的,到处都是被雨迫降的赛鸽,所以就是这么一次比赛,把所有信鸽爱好者的心血付之东流。我从天外天买回的红狐狸直代小红雌也在这次放飞中丢失,令我伤心了好久。我相信和我有过那次经历的鸽友肯定不会忘记那次惨痛的教训。事后虽然做了一些总结与调整,但是还没有从根本上医治失鸽的创伤,因为在后来又出现过类似现象,一次是偶然,两次呢?两次以上呢?那就是必然了吧?在吸取惨痛教训的同时,我们还要想一想?究竟是人为因素还是自然的天气因素呢?我认为次要因素数天气因素,而主要因素还是人为因素,试想,要是在司放当时,有一位当机立断的司放人员,就是冒天下之大不为也会做出暂时缓一缓的决定。因为下达命令的人员在集宁,而司放地的情况他们也是在当地随车的司放人员描述后作出的决定,到底该是谁的错,在此不加以详细表述,写文章的原因主要是吸取以前的经验,痛定思痛、前车之鉴更应该引以为鉴,不要让类似的事情再一次的在以后发生为最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