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RSS
首 页 各地公棚 各地协会 俱 乐 部 各地鸽舍 信鸽商城 鸽业大全 分类信息 专题报道 天下鸽问 信鸽百科 天气查询 鸽友论坛
P K 信鸽知识 信鸽资讯 失鸽园地 专题图库 名家专栏 视频播客 在线电视 信鸽超市 信鸽365杂志 鸽友家园 地图查询 会 员 区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养鸽感悟

赛鸽肌肉类型

时间:2013-07-30 23:29:09    来源:    发表者: 山东小太阳鸽舍       阅读次数:
赛鸽肌肉类型

依据有关理论探讨和赛鸽实际竞翔的结果,赛鸽骨骼肌中白肌纤维与红肌纤维组合的比率,直接影响赛鸽的飞行速度和持续飞行的能力发挥。由于赛鸽骨骼红肌与白肌纤维的组合类型更多是受先天遗传因素的制约,为我们学习、了解赛鸽的遗传特性在选种、选配及繁殖更有价值的后代鸽方面的运用,提供了更加科学的理论依据。赛鸽骨骼肌红肌与白肌纤维组合的比率不尽相同。白肌纤维的横断面积较大,收缩力量大、速度快,充分体现出肌肉的爆发力。但是白肌纤维收缩运动的能量代谢过程中能产生更多的代谢产物——乳酸,由于能量代谢产物乳酸量的不断增加,堆积在肌肉和身体内部的乳酸,短时间内导致赛鸽肌肉和肌体疲劳症状的发展。

    因此,科学研究证明了白肌纤维具有爆发力和不能持久运动的生理特性。红肌纤维的横断面积较小,细胞色素较多,纤维收缩相对较慢。肌肉的爆发力不强和持久耐劳的特性是红肌纤维组合比率较高的典型表现。正因为如此,赛鸽由先天遗传获得的肌肉类型具有较大的差异。根据赛鸽异地竞翔回归的能力来看,有的赛鸽在300公里以下的短距离竞翔中,表现出较快的飞行速度,并能获得前位名次。但是不能适应中距离以上级别(即500公里以上)的竞翔。实际竞翔的结果或是名落孙山或者一去不复返。有的赛鸽在600公里左右的中距离竞翔中充分显示出优势,高速飞行并能保持数小时或十几小时的运动能力,使它们在600公里左右的距离外当日回归,如果遇到顺风天气条件时,它们能够胜任的空中距离还可能更远。随着赛鸽年龄的增长和竞翔经历的丰富,还有一些赛鸽在1500公里以上级别的竞翔中有上佳的表现。例如2012年上海市第一届市民运动会信鸽比赛,赛鸽竞翔1500公里外的甘肃天水,6月有14日早晨6:15分开笼放出,6月16日下午5时左右,15分钟内前三名归巢报到。从赛鸽放出到回归的时间来看,赛鸽三日平均每天必须完成500公里的飞行。这对它们的肌肉类型的特性来说,具有特殊的功能和作用。为此,我们根据赛鸽肌肉类型理论指导对赛鸽适应性特性及种鸽的选择与选配,后代鸽的留用与淘汰等进行相关的探讨。

    一、赛鸽肌肉类型的判断

    一般爱好者认为判断赛鸽肌肉类型适应竞翔距离和飞行速度的能力,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实际训练和竞翔中检验和淘汰。事实上这种做法说明爱好者缺乏相应的科学知识,即缺乏判别的能力,更缺乏判断的自信心。根据赛鸽肌肉类型白肌纤维与红肌纤维结构及生理特性的相关理论,可在实践中评估肌肉的发展和测试肌肉耐力。评估的具体方法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

    其一是幼鸽出壳一个月左右,胸大肌肌肉发展的评估。依据红肌纤维和白肌纤维生长发育特性的理论来看,红肌纤维细胞色素较多,肌原纤维较少,肌纤维中蛋白质的储存发展缓慢,且不可达到白肌纤维蛋白质储存发展的水平,因此,幼鸽出壳一个月左右,肌肉群中红肌纤维比率较高的个体,胸大肌明显不发达(排除因病导致的生长发育不良)。而幼鸽白肌纤维比率较高时,肌肉生长发育水平明显不同,由于白肌纤维横断面积较粗,肌纤维蛋白储存量的水平明显多于红肌纤维。因此,胸大肌群容易发达粗壮。根据红白肌纤维的这种生理特性,容易判别一个月左右幼鸽肌肉类型的基本特征。一般而言,幼鸽胸大肌发达粗壮,厚实而缺乏弹性,加之性格爆躁的幼鸽,肌肉类型应是白肌纤维占优势。因而在中长距离的竞翔中处于劣势。如果幼鸽胸大肌并不发达,随着肌肉重量的相对较少和肌体内脂肪量较少的特点,鸽子的体重明显轻于肌肉发达粗壮的个体。这类赛鸽的肌肉群中红肌纤维的比率较多,更能适应长时间的肌肉运动的需要。我们经过长期的观察和实验性研究的对比,完全证明了这种观点与实际竞翔表现的一致性。由此不难看出,何种肌肉类型表现的幼鸽该留用,何种肌肉类型的幼鸽该淘汰,相信鸽友会根据当地比赛的需要来判断并作出取舍。

    其二是从幼鸽适应性家飞训练的表现来判别。我们经过对不同省、市、县鸽舍的调查分析和实际家飞训练的观察,凡是在当地竞翔水平较高的鸽舍,他们饲养鸽群家飞训练的“整体水平”普遍较高。这与赛鸽整体健康水平有关,更与赛鸽的肌肉类型有关。赛鸽整体耐力水平较高的鸽舍,他们培育和饲养的鸽群经过家飞训练的锻炼,整体持续家飞训练的时间一般在两个小时以上,并且通过家飞训练的表现,敢于及时淘汰病鸽和懒飞的鸽子,继而使鸽群家飞训练的能力达到三个小时以上。事实上赛鸽家飞训练过程中,不同肌肉类型的表现有明显对比的是在“公棚”赛鸽的家飞训练中显现,善于飞翔和耐力水平素质较高的赛鸽,自发组成数量大小不等的群体,清晨出棚家飞活动的持续时间在两小时左右,如果遇到微风晴朗的天气条件时,赛鸽集群飞翔的时间能够超过三个小时以上。

    试想一下,优秀赛鸽家飞训练水平能够超过三个小时左右,一但在异地竞翔活动中运动机能潜力得到激发,在500公里决赛中能够使优秀赛鸽肌肉力量、速度和耐力品质得到充分发挥,通过赛鸽家飞训练的表现,能够判断赛鸽肌肉类型。当然,有些鸽友饲养鸽群家飞训练水平普遍不高。仍然能够涌现个别优秀的名次鸽。这就需要鸽友总结经验,重点培育优良品种的后代,当优秀品种的后代占据群体优势时,高水平家飞训练的表现就会充分显现出来。

    其三是赛鸽异地放飞训练或竞翔比赛归巢后的疲劳程度及体能恢复效果的判断。由于赛鸽肌肉类型的个体差异,白肌纤维占优势的赛鸽在飞行过程中的能量代谢会产生更多的乳酸,当赛鸽持续飞行时间达到一定程度时,肌肉和体内堆积的乳酸导致赛鸽运动性疲劳加剧,有的赛鸽虽然表现出高速回归的飞行能力,但归巢后运动性疲劳症状持续数日不能得到缓解,体能恢复或超量恢复的时间明显延长,继而直接影响赛鸽继续下一次更远距离的训练和竞翔。这种典型的疲劳症状还可能与赛鸽的健康状态有关,更与赛鸽白肌纤维占优势比率的生理特性有关。红肌纤维占优势比率的赛鸽在异地放飞训练和竞翔中也可能表现出高速飞行的能力,也可能飞行速度稍慢,其中一个原因与赛鸽的定向能力和形成的“定向条件反射”的速度有关。

    赛鸽红肌纤维占优势的肌肉类型在能量代谢过程中,不会产生过量的乳酸,其中大部分能量代谢产物二氧化碳和水能够及时排出体外。虽然赛鸽训练或竞翔归巢时已经很疲劳,由于体内乳酸量较少,经过短时间的休息和能量物质的补充,疲劳症状很快得到缓解,有的赛鸽经过一个晚上的休息,第二日清晨又能随鸽群家飞活动,粪便很快转为正常。本人发现,当地500公里竞翔当日归巢的前20名赛鸽,于当晚验鸽时粪便几乎都成小球形颗粒状。这说明了赛鸽疲劳缓解的速度很快,也说明了赛鸽的肌肉类型能量代谢产物更多的是二氧化碳和水,从而有利于缓解运动疲劳症状,加快体能恢复的速度。

    赛鸽红肌纤维占绝对优势比率的个体,在放飞训练和竞翔中也可能表现出高速回归的能力。因为红肌纤维可分为慢缩红肌和快缩红肌。虽然红肌纤维的收缩力量和速度较白肌纤维小,但仍然能够使赛鸽的飞行达到较高的水平。例如,上海市2012年第一届市民运动会信鸽比赛1500公里超远程竞翔,前三名信鸽用三天时间完成了空距1500公里的竞翔比赛,平均每日飞行超过500公里。而我们有许许多多的赛鸽当日却不能从500公里竞翔回归。因此,谨从上海市1500公里竞翔前三名的赛鸽而言,它们的肌肉类型肯定是以红肌纤维占据绝对优势,并且显现出两个十分重要的特点。

    第一是它们的日飞行距离平均能够达到500公里以上,如果我们培育的赛鸽遇到适宜的天气条件却不能从500公里级别竞翔中当日回归,它就无法在三日内从1500公里级别竞翔中回归。第二是赛鸽的肌肉类型能够适应连续多日保持高速和长时间运动的能力。换言之,赛鸽在前一日的飞行过程中,肌肉收缩运动的能量代谢中乳酸生成的比值较低,更多代谢产物二氧化碳和水能够排出体外。经过一夜的露宿休息(前提条件是不能进入陌生鸽舍),疲劳症状得到及时缓解或者消除,第二日清晨又能继续返巢的飞行运动中,最终从千里之外返回故里。凡是在远程和超远程赛鸽竞翔中亲眼见到当时的归巢鸽时,虽然体内储存的能量物质大量消耗,甚至有的归巢鸽骨瘦如柴,但它的精神状态仍然很好,绝对不是疲惫不堪的状态。这就是赛鸽特殊的肌肉类型适应竞翔需要的具体表现。

    二、羽毛结构与肌肉类型最佳组合

    我们经过赛鸽竞翔飞行羽毛结构特征的比较研究发现,赛鸽双翼主副飞行羽毛的长短、宽窄及整体排列的紧密程度,在适应顺风天气条件或逆风天气条件下,分别显现出羽毛结构特征的优势。有关这方面的论述我们在赛鸽竞翔双翼飞行羽毛的结构特征适应不同风向条件的文章中有详细论述。不仅羽毛的结构在不同风向条件下表现出不同的优势,不同的肌肉类型在不同风向条件下,也显现出不同的优势。

    其一是适应逆风飞行的肌肉类型,我们根据有关影像拍摄资料见到,集群赛鸽竞翔途中遇到较强逆风天气条件时,鸽群的飞行高度很低,在平坦的地势条件下似乎离开地面的高度不会超过两米。鸽群双翼上抬与下扑的动作很快。在我们见到摄影图像中赛鸽双翼扑动的频率几乎没有什么变化。分析认为,逆风天气条件下赛鸽的肌肉类型必须适应逆风飞行动作,即双翼保持不停歇的扑翅动作,并且肌肉收缩的力量、速度和耐力素质很高。赛鸽的肌肉类型只有具备上述生理特性,才有可能在逆风飞行过程中表现出高速回归的竞翔能力。

    其二是适应顺风天气条件飞行的肌肉类型。赛鸽在竞翔距离基本相同的条件时,遇到强劲的顺风天的天气条件和适应顺风飞行的羽毛结构(即主副飞行羽毛单羽较宽,主飞行羽毛相对较长,双翼展开的幅度较大等)。赛鸽会充分借助风势,并且充分提高飞行的高度。我们观察发现,强劲顺风天气条件,归巢赛鸽借助风势,后掠双翼,从一两百米的空中俯冲下来。分析认为,赛鸽遇强劲顺风天气时,风力大小在空气流动过程中经常变化,当风力强劲时,双翼相对固定,上抬与下扑动作幅度较小,能够节省体能的消耗。赛鸽在顺风天气条件下竞翔,适应顺风飞行的羽毛结构特征能有效提高飞行速度,减少归巢所需的时间,降低体能消耗。

    我们经过多年的比较研究认为:赛鸽肌肉类型先天素质的发展,受到双翼飞行羽毛结构特征的影响,由于赛鸽在遇到不同风向天气条件下的训练或竞翔,赛鸽双翼飞行羽毛的特殊结构和整体排列的特性,能够制约和促进赛鸽肌肉类型的发展。为此,我们通过对500公里级别高位名次鸽的飞行羽毛观察,在最多季节性逆风天气条件下获得高位名次的赛鸽,其飞行羽毛充分显现出适应逆风飞行的结构特征,而肌肉类型的力量、速度和耐力水平远远超过顺风飞行的赛鸽。赛鸽在最多季节性顺风天气件下,获得高位名次的赛鸽则完全不同,其飞行羽毛的结构及整体排列充分显现出适应顺风飞行的特征。

    如果遇到强劲的顺风,赛鸽的飞行速度能够达到或超过每分钟1600米以上。而肌肉持续运动的时间显然少了许多。由于肌肉耐力水平的差异,受顺风飞行的羽毛结构和肌肉类型发展的制约,它们很难在逆风天气条件下表现出高速回归的飞行能力。正因为如此,某些特殊的竞翔路线受季节性风向的影响,每年春夏秋冬的季节性风向完全不同,有选择性的培育适应不同风向的赛鸽,值得广大爱好者深入地研究和探索。

    三、发达的气囊结构与肌肉类型的最佳组合

    优秀赛鸽必须具备发达的气囊结构。赛鸽身体内共有9个气囊,赛鸽经过数代竞翔选择和基因的遗传,发达气囊的结构和功能得到不断进化,使得优秀赛鸽的身体内气囊的充气量水平更能适应竞翔飞行活动的需要。有研究证明赛鸽发达气囊的充气量水平,能有效提高赛鸽空中飞行运动的浮力作用,并且能给肌肉收缩运动提供更加充足的氧气。假如两羽赛鸽的肌肉类型基本类似,而具有发达气囊的赛鸽持续飞行的时间更加持久。

    优秀赛鸽的发达气囊和它们的肌肉类型在实际竞翔返巢过程中表现出来,也可以通过观摩和手感体验到。

    普遍认为,赛鸽发达的气囊结构及功能水平凭借手感可以感觉出明显的不同,当赛鸽的气囊充满大量空气时,身体皮肤下有明显的气体澎涨的感觉,并且感觉身体的重量较轻。而气囊结构及功能水平较低的鸽子则不同,肉厚体重的感觉十分明显。根据赛鸽的竞翔比赛的表现,不同竞翔距离的优秀赛鸽都具有发达的气囊结构,由于气囊结构具有“第二呼吸”器官的功能和作用,不仅在竞翔中的飞行速度和耐力方面表现来出,也可以在家飞训练的耐力素质上表现出来,还可以通过手感触摸感觉出来。由于发达气囊的特殊功能和作用,气囊成为与赛鸽肌肉类型的最佳组合。

    四、肌肉类型的选种、选配及后代繁殖运用

    我们已经知道赛鸽的肌肉类型在适应不同竞翔距离的个体差异,也知道了赛鸽飞行羽毛的结构特征与整体排列形态在适应逆风和顺风天气条件下的不同优势,还知道了发达的气囊结构及功能水平是肌肉类型的生理基础。继而成为判断赛鸽肌肉类型特征适应天气和复杂地形条件的最佳组合。不仅如此,种鸽的性格特征也能反映出赛鸽的肌肉类型。因此,在选种选配过程中也可以作为参考的因素。根据赛鸽选种经验来看,仍然有许多种鸽本身并没有优异的竞翔经历,但是爱好者凭借它们优良血统关系所特有的性能,经过最佳配对繁育的后代,获得了十分优异的竞翔成绩和名次。为此,本文从以下几点探讨实际运用。

    其一、选种与选配的运用

    赛鸽的选种必很清楚自己的培育目标,我们仅以500公里级别竞翔为例,了解和掌握竞翔路线,预决赛时间段季节性风向特点,以及地形条件等自然条件的特点。已经很清楚赛鸽羽毛结构特征与适应风向条件,直接反映出赛鸽的肌肉类型。因此,有许多爱好者采取了一种最简便的办法,即爱好者准备参与某公棚的竞赛活动,于是花重金从某公棚购入500公里决赛前名次赛鸽,从中挑选认为合配的父母鸽。培育出来的后代再送入公棚检验,虽然有些后代鸽表现并不理想,但仍然有许多成功的例证,而且有部分种鸽繁育的后代,连续多年在该公棚获得前100名以内的名次。虽然这种选种与选配有很大的偶然性,但也充分显示出它的必然性:

    首先是该公棚获得的种鸽来源,它们的肌肉类型、飞行羽毛结构、发达的气囊结构等,在公棚竞翔中得到验证(公棚出现弄虚作假现象除外),从而减少了主观判断失误的概率。正因为如此,许多爱好者认识到当地赛线竞翔的特殊性,不惜重金引入多羽优秀赛鸽,特别是经过多代培育的当地表现优秀的品种,采取一雌配多雄,或者一雄配多雌的办法,绝大多数爱好者都有一定的收获,甚至出现没养几年赛鸽的新手,成绩远远超过竞翔老手。

    其次是性格特征与肌肉类型的选种与选配,性格急燥的赛鸽,肌肉白肌纤维比率高,适合顺风天气条件竞翔,而性格温和的赛鸽,肌肉红肌纤维比率高,适合逆风天气条件。由于两种不同性格的赛鸽在实际竞翔效果上的差异表现,仍然会出现温和性格的肌肉类型返巢的速度快,名次靠前的结果。因此,在选种与选配过程中,一般采取的方式是:急性格的肌肉类型与温和性格的肌肉类型配对,特别是母鸽的性格肌肉类型,最好选择性格温和的。

    最后是根据竞翔路线季节性风向和地势条件,赛鸽实际竞翔飞行所需要的时间。判断赛鸽适应顺风或逆风飞行的羽毛结构,发达的气囊结构,肌肉类型的速度与耐力素质。例如赛鸽500公里竞翔,遇一般性顺风天气,归巢飞行的速度在每分钟1200米-1400米之间,持续飞行时间在6-7小时以上的运动能力。而赛鸽在逆风天气条件下,归巢的飞行速度在每分钟1000米-1200米之间,持续飞行时间在6-8小时以上,因此,赛鸽肌肉类型的速度与耐力水平必须是达到或超过8小时以上持续飞行的能力。从以上肌肉类型的速度与耐力素质不难看出,选种与选配的遗传素质就是能将优秀的基因传递给下一代。

    任何选种与选配都有两种可能性,即成功与失败。甚至出现种鸽本身非常优秀,因选配不恰当导致后代鸽不尽如人意的结果。因此,前辈们提出了一雌配多雄和一雄配多雌的选配方法。例如,某鸽友一羽赛绩非常优异的母鸽,前后配过三羽雄鸽,繁殖的后代鸽经过三年的试验,没有出现一羽有竞翔能力的赛鸽,既使500公里归巢,大多都在第二日返回。这位鸽友经过分析和总结经验,第四次选择了另一羽雄鸽配对,繁育的子一代鸽中,有三羽获得500公里冠军,这就是选种与选配过程中,根据繁育效果不断地改进的最好例证。

    其二、后代鸽的观察、留用与淘汰

    赛鸽竞翔比赛本身就是一个淘汰的过程,这种淘汰似乎来得晚了一些。因为在饲养管理、家飞训练、异地放飞训练和竞翔比赛过程中,鸽友必须投入大量的精力和金钱。等到竞翔淘汰后才觉醒过来,这简直就是一种浪费。事实上,许许多多爱好者在竞翔过程中丢失的鸽子数远远超过了归巢的鸽子数量,而有价值留种的鸽子有一两羽就非常不错了。正因为如此,凡是有多年饲养经验的爱好者,通过细心观察,结合已经掌握的知识,完全可以判断出哪些幼鸽可以暂时留用,哪些幼鸽应该淘汰,这里需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是对赛鸽选种选配之后,后代鸽获得遗传的问题。我相信每一位爱好者都希望种鸽的选配一次成功。事实上一对父母鸽本身具有名贵的血缘,或者本身的竞翔能力超强,但是两羽种鸽的基因在聚合产生子代鸽的过程中,许多与遗传有关的现象表现出来。例如,子代鸽的羽毛结构及羽色等与父母鸽完全不相同,甚至出现的子一代鸽完全不能与其父母的竞翔表现相提并论。这就是种鸽遗传基因组合所遇到的问题。

    第二是子代鸽获得遗传优势。虽然有些种鸽繁育的后代不尽如意,但有可能在子代中出现某一个体,其竞翔能力可能达到或超过父母代的水平。这就是遗传优势在个体中的表现。因此,这种优秀个体又经过继续竞翔或多年的锻练,然后作为种鸽培育下一代。并且挑选其它更加优秀的外来品种,与这只留种赛鸽杂交,繁殖和培育后代鸽。

    第三是子代鸽的淘汰与留用。由于种鸽遗传基因组合的不确定性,幼鸽的肌肉类型很可能出现退化。根据肌肉遗传科学研究表明,赛鸽肌肉退化的遗传表现有三个典型的内容:其一是肌肉的生长发育与肉用鸽表现类似,即肉厚体重。这种肌肉结构特征,完全不能适应竞翔运动的需要。其二是肌肉僵硬,缺乏耐久性。用手触摸胸肌能明显感到肌肉的条纹状结构。其三是肌肉松驰而缺乏力度和弹性。用手展开幼鸽双翼的翅膀时,能明显感觉到肌肉松驰,翅膀回收无力。

    以上三点是幼鸽肌肉退化的典型表现,应及时淘汰。幼鸽双翼飞行的羽毛结构不适应竞翔路线风向条件和地势条件的,也应该列入淘汰的名单,生长发育不良或有病的应予以及时淘汰。幼鸽懒飞的表现直接影响“气囊功能水平”的发展,也是肌肉类型不能适应速度与耐力需要的具体表现。根据赛鸽家飞训练整体水平的表现来看,鸽群出棚家飞一次持续时间能超过两小时以上,随着家飞训练水平的不断提高,能有效提高赛鸽气囊的功能水平和肌肉的速度与耐力素质,并且能在500公里左右的竞翔中获得好的成绩和名次。当然,赛鸽异地放飞训练或竞翔比赛,更能淘汰不良个体。从而选择和留下有价值的赛鸽培育后代。

中国信鸽信息网信鸽园地:http://news.chinaxinge.com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此页!  关闭此页    


网摘收藏: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欧洲地区记者安妮春 河南地区记者杜年华 河南地区记者王春辉 四川地区记者王林远 四川地区记者 四川地区记者高王宏 辽宁地区记者李振彪 沈阳地区记者李国双
(欧洲) 安妮春 (河南) 杜年华 (河南) 王春辉 (四川) 王林远 (四川) 喻先生 (四川) 高王宏 (辽宁) 李振彪 (沈阳) 李国双
               
江西地区记者陈文康 山东地区记者李文 吉林地区记者霍鸿飞 贵阳地区记者元华 重庆地区记者王巍林 江苏地区记者孙跃东 山东地区记者王何磊 河南地区记者马战涛
(江西) 陈文康 (山东) 李文 (吉林) 霍鸿飞 (贵阳) 元华 (重庆) 王巍林 (江苏) 孙跃东 (山东) 王何磊 (河南) 马战涛
               
陕西地区记者普小兵 广东地区记者田一明 江苏地区记者吴玉前 云南地区记者李雪松 安徽地区记者邵作友 安徽地区记者刘云峰 河南地区记者毛晓彬 河北地区记者张学良
(陕西) 普小兵 (广东) 田一明 (江苏) 吴玉前 (云南) 李雪松 (安徽) 邵作友 (安徽) 刘云峰 (河南) 毛晓彬 (河北) 张学良
               
海南地区记者吴清壮 山东地区记者蒋庆国 辽宁地区记者吴亭光          
(海南) 渤海堂 (山东) 蒋庆国 (辽宁) 吴亭光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WAP
 
申请加入地区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