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RSS
首 页 各地公棚 各地协会 俱 乐 部 各地鸽舍 信鸽商城 鸽业大全 分类信息 专题报道 天下鸽问 信鸽百科 天气查询 鸽友论坛
P K 信鸽知识 信鸽资讯 失鸽园地 专题图库 名家专栏 视频播客 在线电视 信鸽超市 信鸽365杂志 鸽友家园 地图查询 会 员 区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养鸽感悟

关于达尔文对信鸽研究的研究(一)

时间:2013-08-20 10:45:51    来源:信鸽365    发表者: 《信鸽365》杂志       阅读次数:
关于达尔文对信鸽研究的研究(一)

蓝天主人

 达尔文生平与《物种起源》

    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C.R.Darwin)于1809年2月12日出生在英国,是一位伟大的生物学家,生物进化论的奠基人。其实达尔文的祖父就曾预示过进化论,但碍于声誉,始终未能公开其信念。因为在那个时代的英国,相信上帝的主宰、相信上帝创造一切是对每一个人的道德束缚和思维束缚。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当地受人尊重的医生,他们以这个职业为自豪,所以也就希望达尔文将来继承祖业,于是1825年16岁时便被父亲送到爱丁堡大学学医。 

    然而事与愿违,达尔文并没有按照他父亲规划和期盼的轨迹发展。进入了
爱丁堡大学后,他无意学医,仍然喜爱到野外采集动植物标本并对自然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严谨而守旧的父亲虽然认为他这是游手好闲和不务正业而十分恼怒,但仍然继续“给予正确的引导”—— 于 1828年又将送他到剑桥大学,改学神学,希望他将来成为一个“尊贵的牧师”,这样,他可以继续他对博物学的爱好而又不至于使家族蒙羞。

  凭心而论,达尔文的父亲算是一个称职甚至可以说是一个优秀的父亲。他把达尔文送到剑桥大学是一种呕心沥血的变通,既不违背自己的原则又照顾了达尔文了爱好和情绪,人情味十足。不过达尔文没有理会这些,他对自然历史的兴趣变得越加浓厚,完全放弃了对神学的学习。在剑桥期间,达尔文结识了当时著名的植物学家J.亨斯洛和著名地质学家席基威克,并接受了植物学和地质学研究的正规训练,坚定地走了一条通向科学与真理的道路。

    谈达尔文的生平和《物种起源》,还必须要提到他的婚姻。或许是预想到可能对自己今后研究工作带来的影响,达尔文对婚姻大事也有着科学家的谨慎,后来的事实证明了这种谨慎的必要性。据说,当时他拿了一张纸,中间划条线,线的一边写结婚的好处,另一边写单身的好处。通过证明认为结婚的好处大于单身的好处,所以得出结论“必须结婚”。

    青梅竹马的表姐爱玛•韦奇伍德比达尔文大一岁,她冰雪聪明,心底善良,正是达尔文心仪的那种贤妻良母型女子。他们两情相悦,双方家人也倾力撮合。水到渠成结婚之后,他们拥有了一个非常幸福的家庭。这段看起来十分圆满的婚姻却有一丝隐患,即信仰不同。达尔文是无神论者,而爱玛是个基督徒。她很爱达尔文,给他无微不至的照顾,但是爱玛担心死后会和丈夫永远分手,她将上天堂,而不拜上帝的丈夫则不知去何方。不过她没有要求丈夫过多,只是希望达尔文对信仰保持开放心态。

    他们共同深爱的女儿安妮的去世是这个家庭里的一次重要事件。就是在那种背景下,爱玛的心中也没有像其他人那样去认为女儿安妮的病故是上天对自己嫁了一个不信上帝的男人这样“不道德”行为的惩罚。眼见安妮停止呼吸,达尔文自己也病倒在床。他对爱玛说:“我们更要互相珍重。”爱玛答道:“你要记住,你永远是我最珍贵的宝藏。”每到周日,他陪着爱玛和孩子走到教堂。妻子带孩子进去做礼拜,达尔文却孤身在镇中散步。我们在被达尔文和爱玛的故事感动的同时,看到了爱情的力量战胜了信仰的差异。 

  爱玛是当时的未受过科学教育的信教大众的一个代表,她未必同意《物种起源》中自然选择的观点,因为她相信一切都是上帝创造的,甚至她可能对此一点兴趣都没有。她只是爱自己的丈夫,所以给他改改手稿中的错别字或者标点,并建议达尔文将一些容易刺激信徒和教会的段落写得语气温和一些,论据更清楚一些。

    假如达尔文在当初婚姻证明时,不结婚那栏里理由再多些;假如他继续呆在伦敦知识分子中间保持单身;假如他真没有和爱玛成家,那么他很可能写出一本更为激烈的《物种起源》。由于爱玛的参与,达尔文或多或少没有能摆脱感情的羁绊,从而影响了事实分析和逻辑推理。 当然,我们没有一点权利去指责这样一个善良甚至伟大的女性,在她的立场上,她对达尔文和《物种起源》已经是够包容、够支持的了。改变人类文明进程这样重大的使命,怎么能够由一个弱女子来承担呢?爱玛负不起这个责任,也不应该负这个责任。

    《物种起源》初版于1859年。十几年后,他们存活下来的最大的女孩子埃蒂嫁人了。达尔文告诉她:“我有一个幸福的人生,这要完全归功于你的母亲——你应以母亲为榜样,你的丈夫将会爱你有如我爱你的母亲。”达尔文早于爱玛十四年去世。有一个传说,说他在去世前皈依了信仰。但是在爱玛的日记里,未曾发现此类记录。或许那只是善良的人们为了表达某种支持而杜撰的一个美丽的故事。达尔文至死是一个坚持自己立场的科学家。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此页!  关闭此页    


网摘收藏: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欧洲地区记者安妮春 河南地区记者杜年华 河南地区记者王春辉 四川地区记者王林远 四川地区记者 四川地区记者高王宏 辽宁地区记者李振彪 沈阳地区记者李国双
(欧洲) 安妮春 (河南) 杜年华 (河南) 王春辉 (四川) 王林远 (四川) 喻先生 (四川) 高王宏 (辽宁) 李振彪 (沈阳) 李国双
               
江西地区记者陈文康 山东地区记者李文 吉林地区记者霍鸿飞 贵阳地区记者元华 重庆地区记者王巍林 江苏地区记者孙跃东 山东地区记者王何磊 河南地区记者马战涛
(江西) 陈文康 (山东) 李文 (吉林) 霍鸿飞 (贵阳) 元华 (重庆) 王巍林 (江苏) 孙跃东 (山东) 王何磊 (河南) 马战涛
               
陕西地区记者普小兵 广东地区记者田一明 江苏地区记者吴玉前 云南地区记者李雪松 安徽地区记者邵作友 安徽地区记者刘云峰 河南地区记者毛晓彬 河北地区记者张学良
(陕西) 普小兵 (广东) 田一明 (江苏) 吴玉前 (云南) 李雪松 (安徽) 邵作友 (安徽) 刘云峰 (河南) 毛晓彬 (河北) 张学良
               
海南地区记者吴清壮 山东地区记者蒋庆国 辽宁地区记者吴亭光          
(海南) 渤海堂 (山东) 蒋庆国 (辽宁) 吴亭光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WAP
 
申请加入地区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