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习惯向别人借钱借物,却很少借别人吃过的亏;人们喜欢从别人那里得到施舍,却很少琢磨别人的“致富经”;人们喜欢在别人身上挖掘笑料,却很少思量,那些笑料里是否也有自己的影子。
吃一堑,长一智,以这个速度计算,一个人一生不知得吃多少“堑”,才能把脑子补聪明了,闹不好吃坏了胃,吃坏了岁月,还真是不划算。
吃一堑,长一智,还要看吃的什么级别的“堑”,如果危险系数高,连命都搭上了,那还有什么机会补脑子长智慧?所以,吃一堑,不如借一堑。
借别人的失败和挫折,比学习别人的成功经验更为可贵。很多教训不必件件亲历,事事经过。比如:不一定非要摔断了腿,才了解电动轮椅的构造;不一定非要置身贫民窟,才懂得铺张浪费的可耻;不一定非要遭遇离异的烦恼,才找到美满婚姻的真谛;不一定非要摔得头破血流,才懂得人生旅途的疲惫和艰辛。
善于思考和总结前人与他人的挫折,往往可以获得更有益的启迪,拓展更宽广的视野。
借他人之“堑”,铺自己的坦途。勾践借夫差贪美恋色之“堑”,卧薪尝胆,忍辱负重,三千越甲终吞吴;刘帮借项羽刚愎自用之“堑”,拜张良,追韩信,终得大汉数百年霸业;周瑜借曹操误中连环计之“堑”,火烧赤壁,换得三国鼎立……
吃一堑,长一智,是在自己的伤痛里磨砺珍珠;借一堑,长一智,是从别人经历的挫折里淘洗金子。
珍珠不易磨砺,吃一堑怕是远远不够。相比珍珠,金子更容易淘一些。所以,吃一堑不如借一堑来得实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