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RSS
首 页 各地公棚 各地协会 俱 乐 部 各地鸽舍 信鸽商城 鸽业大全 分类信息 专题报道 天下鸽问 信鸽百科 天气查询 鸽友论坛
P K 信鸽知识 信鸽资讯 失鸽园地 专题图库 名家专栏 视频播客 在线电视 信鸽超市 信鸽365杂志 鸽友家园 地图查询 会 员 区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养鸽感悟

疾病——赛季天敌

时间:2013-10-17 09:17:30    来源:    发表者: 《信鸽365》杂志       阅读次数:
疾病——赛季天敌

注:本文刊登在《信鸽365》杂志 2013年第四期,转载请注明!

今年的8月格外炎热,各地高温警报不断。天气炎热,再加上空气湿度大,使得夏季成为信鸽疾病多发季节。9月各地赛事将逐渐启动,信鸽训放也提上了日程。如果赛前不能让爱鸽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那么无疑会对整个秋季比赛产生负面影响。
那么如何应对此情况,使自己的爱鸽健康成长,保持旺盛的活力,便成为了鸽友们所要思考解决的问题了。
古语云:磨刀不误砍柴工。要想让咱们的爱鸽保持在最佳状态,那么首先就要弄清楚:在这一阶段,有什么能威胁到它们。
对于这一问题,地域、品系、饲养环境等等因素的影响,必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有一点那是所有的养鸽者的共识——“疾病,赛季的天敌”。
困扰信鸽的疾病主要有:鸽痘、寄生虫(球虫、毛滴虫)、呼吸道感染、热应激、腺病毒、念珠菌病等。
鸽痘由痘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病毒病,在鸽的体表皮肤产生典型痘痂或鸽阮与喉形成干酪样的沉积物。又称白喉或传染性上皮癌。
主要分为:
1. 皮肤型:主要发生在全身皮肤上,在体表形成多发的痂性赘生物;
2. 粘膜形:发生在口腔、眼睑、肛门等处,形成黄色痂状物或淡黄白色伪膜,不易剥离,勉强剥离后形成凹面,引起出血;
3. 混合形:以上两型合并发生,危害最大;
4. 败血型:皮肤粘膜形成痘疹,且病毒向全身扩散,有时在肺脏等器官可见痘疹并发生出血和坏死。
预防:加强信鸽管理,防止鸽体表皮肤及粘膜外伤;清洁饲养环境;做好防蚊灭虫工作。
接种疫苗:
1. 往年发过鸽病的鸽场,其孵出的幼鸽和其他途径引入的幼鸽群,需接种疫苗;
2. 头年发生痘病而采用鸽痘苗进行过接种的鸽群应重复接种,需接种疫苗;
3. 在痘病流行地区的鸽群,应预防接种以防来自相邻禽群的感染,需接种疫苗。
注:鸽痘的预防接种应采用鸽痘弱毒疫苗,而不能用鸡痘疫苗。接种时,用灭菌生理盐水将疫苗稀释100倍,摇均匀后,用刺种针或灭菌钢笔尖蘸取疫苗在鸽翅内侧无血管处皮下刺种2针。接种后应注意观察“出痘”现象,即接种部位的皮肤和结痂,是免疫成功的标志。一般接种3-4天,刺种部位微肿发红,7-10天结痂,2-3周后痂块脱落,10-14天将产生免疫力。
鸽痘疫苗的免疫期可达5个月左右。
治疗:原则上主要是对症治疗和防止继发感染。
1.       皮肤型病鸽,用镊子或刀子把硬痂剥去,在伤口上涂上碘甘油或龙胆紫均有疗效。
2.     白喉型的病鸽也可用镊子剥离假膜,然后涂上碘甘油或冰硼散,眼部肿胀的病鸽小心把干酪样物质先用2%的硼酸水冲洗消毒,再滴入5%的蛋白银溶液有较好的疗效。
3. 局部治疗的同时,还可用中草药金银花、板蓝根、大青叶各20克,煎水饮服或喂服,每次每只鸽36毫升,日服2次。 
4. 当归、黄芪各10克,金银花、紫草各5克,赤勺、甘草各4克,煎熬出药液300毫升,为50只鸽子一日用量。适合于混合型病鸽,以补气养血为主,一般三天控制。
5. 灌服六神丸,一天两次,一次2-3粒,一般两三天即可控制。如病鸽数量大可按用药量将药化开拌料一次投服,连服2天。对眼上肿痘的也可内服药丸并与刺破痘调涂药丸结合进行治疗每日2次。
寄生虫(球虫、毛滴虫)
球虫
每一羽鸽子体内都带有球虫,只是球虫的数量有限,不至于给鸽体造成大的威胁。当赛鸽大量消耗营养、体力,致使免疫力急速下降时,球虫病原体乘势繁殖,破坏肠壁组织,侵入鸽体肠胃系统,引起赛鸽下痢,并引发多种并发症。
    症状: 呕吐,食欲减退,喝水量猛增,水便,精神萎靡,肌肉消瘦,且球虫病原体发作时,会有效地协助沙门氏菌、巴拉米哥,并发出重度混合感染症,导致赛鸽迅速死亡。
夏季高温高热,更有利于球虫快速繁殖。所以,这期间至少要使用抗球虫药2次,并加强饲养管理,注意环境卫生及消毒,而且鸽群饲养密度不宜过高。
治疗球虫的药物,对鸽子也会带来一定的副作用,超量服用不但无益,还会给鸽子带来损伤甚至死亡。所以给鸽子服球虫病不能过量,要严格按照规定服药,赛前三天,不要服药,以免影响赛鸽的成绩。
毛滴虫
毛滴虫病又称口腔溃疡,亦称为“鸽癀”,是由一种单细胞引起的原虫病。它主要寄生在鸽消化道内,是信鸽的一种常发病,大约80%的鸽子皆感染毛滴虫,常见于出生50天的幼鸽、比赛前七天、配对前三十天以及新进棚的信鸽。
病症:咽喉粘膜、消化道、肝脏等呈现黄白色于酪样沉着物。
1. 口腔型:最常见,饮水量增加,食量减退,无精打采,排绿色水便,闭眼,严重时口腔内、食道及嗉囊结干酪状黄色结节,并发其他感染时也会造成死亡;
2. 脐型:幼鸽脐带周围结黄色硬块,脐带收缩不良,稚鸽通常发育受阻或死亡;
3. 内脏型:由幼鸽脐带感染进入体内,羽毛逆立,食欲废绝,排绿便终至死亡,内脏型毛滴虫死亡率极高。
幼鸽患此病,如不及时治疗,病变很快扩散,最后因不能吃食,呼吸困难,窒息死亡。成年鸽如带有病原并不显临床症状,但会通过鸽乳传递给幼鸽。赛鸽一旦毛滴虫发作,若养鸽者无所察觉地投入放飞,其结果不仅有去无回,而且会传染同笼的鸽,造成更大的损失。 
 
预防:在平时定期检查鸽群口腔有无带虫,最好每年定期检查数次,怀疑有病者,取其口腔黏液进行镜检;在饲养管理上,成鸽与幼鸽应分开饲养,有条件的成鸽单栏饲养,幼鸽小群饲养,并注意饲料及饮水卫生。病鸽和带虫鸽应隔离饲养,并用药物治疗。
治疗:
1. 0.05%的结晶紫溶液或0.06%硫酸铜溶液饮水,连用1周。可以作预防和治疗之用。
2. 可使用甲硝唑按4片泡水一升的剂量加减使用,预防用三天,治疗用七天。停药后用肝泰乐10片+维生素C 4片泡水一升,让鸽子自由饮用两到三天,可以帮助鸽子排毒保肝。
3. 以0.1%鸽滴净水溶液,供鸽群饮用2天,即能全部消除体内活虫体,疗效显著 。
 
呼吸道感染   
呼吸系统疾病是信鸽比赛期间最常遇到的问题。引起赛鸽呼吸系统疾病的常见病原体有:衣原体、支原体、寄生虫,细菌,霉菌,病毒和空气污染微粒。
夏季,鸽舍卫生情况较差,饲养密度较高,设计不是太合理的情况下,容易出现呼吸道及衣(支)原体感染,所以注意药物预防的同时,鸽舍环境卫生很重要。
常用抗生素:头孢氨苄、阿莫西林、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强力霉素(多西环素,脱氧土霉素)、林可霉素、甲砜霉素(新霉素)
中药配方:
1. 大青叶15g、板蓝根15g、金银花15g、连翘15g、蒲公英15g、桔梗6g、杏仁6g 。此方是一剂广谱抗菌,抗多种病毒,保肝利胆,镇吐的复方,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气管炎,同时还具有保肚利胆、清热明目、化痰润肺的功效。
用法:
1. 将上述中药粉碎装入胶囊,每一粒胶囊的药量喂2-3只鸽子,每天3次,4天一疗程;
2. 把上述中药加水500ml,浸泡3个小时,用旺火烧开,用文火煎20分钟。将药汤倒出再加入400ml清水,煎至250ml,将药汤,放入冰箱中保存,用时按每羽3-5ml喂给鸽子,每天两次,4天一疗程。
热应激
鸽舍设计不合理,导致闷热,通风条件不佳;或鸽子饲养密度较大;或天气闷热,均可能导致热应激。所以夏季要清热解暑,平衡鸽子体内酸碱度,补充流失营养和水分,具体可以使用鸽茶、电解质、藿香正气水等预防和缓解。
腺病毒
鸽腺病毒属于一种潜在性病原体, 多发于信鸽比赛期间,经常出现集鸽训翔后群体感染发病的现象,可以在信鸽比赛前期做好预防工作,以选择广普高效低毒抗菌素为佳。
病鸽“硬嗉囔”症状的消失,只是说明表现症状获得缓解,因为一般来说极可能会复发,而鸽友误认为本病已经痊愈,则几乎立即就可以开始训翔。实际上表面症状的缓解,体内免疫系统获得全面的康复,免疫抗体的形成,尚需要一定时日。一般情况下,青年鸽、幼鸽恢复程度和康复能力要较老年鸽康复能力要快得多。
念珠菌病

长期使用抗生素、糖类物质,长时间处于高温高湿环境中易诱发此并。此病容易危害到嗉囊、肠道、泌尿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的免疫系统,不容忽视。所以,尽量少使用抗生素和糖类物质如蜂蜜、精糖等,如确实无法避免,可以使用益生活菌2天。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此页!  关闭此页    


网摘收藏: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欧洲地区记者安妮春 河南地区记者杜年华 河南地区记者王春辉 四川地区记者王林远 四川地区记者 四川地区记者高王宏 辽宁地区记者李振彪 沈阳地区记者李国双
(欧洲) 安妮春 (河南) 杜年华 (河南) 王春辉 (四川) 王林远 (四川) 喻先生 (四川) 高王宏 (辽宁) 李振彪 (沈阳) 李国双
               
江西地区记者陈文康 山东地区记者李文 吉林地区记者霍鸿飞 贵阳地区记者元华 重庆地区记者王巍林 江苏地区记者孙跃东 山东地区记者王何磊 河南地区记者马战涛
(江西) 陈文康 (山东) 李文 (吉林) 霍鸿飞 (贵阳) 元华 (重庆) 王巍林 (江苏) 孙跃东 (山东) 王何磊 (河南) 马战涛
               
陕西地区记者普小兵 广东地区记者田一明 江苏地区记者吴玉前 云南地区记者李雪松 安徽地区记者邵作友 安徽地区记者刘云峰 河南地区记者毛晓彬 河北地区记者张学良
(陕西) 普小兵 (广东) 田一明 (江苏) 吴玉前 (云南) 李雪松 (安徽) 邵作友 (安徽) 刘云峰 (河南) 毛晓彬 (河北) 张学良
               
海南地区记者吴清壮 山东地区记者蒋庆国 辽宁地区记者吴亭光          
(海南) 渤海堂 (山东) 蒋庆国 (辽宁) 吴亭光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WAP
 
申请加入地区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