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文刊登在《信鸽365》杂志 2013年第五期,转载请注明!
【沉淀是养鸽者自我的升华胜利的起点】
刘云峰
信鸽在唐宋古时代“先知们”为通讯不发达的时代,培养便于通讯的产物,近代多为战争而服务,特别是欧洲的二战时代。信鸽有时能起到战争的胜负关键。虽然我们的先祖对信鸽的认识较早,但是欧洲人在培养信鸽方面的确比我们先进一步。改革开放多年,一直到现在我们都坐着标准的信鸽输入大国,世界第一买府的雅号上。北京国外鸽友的拍卖会办的一个比一个热火朝天,外国人赚的是一个个钵满盆满
对于现代的我国鸽友,我们还是停顿在前些年的种、训、养上没有新突破、没有新发展上。但是鸽舍盖的一个比一个富丽堂皇,吃的比孩子、爹妈都好的食物和营养品。在李梅龄、王顺兴时代不知鸽子吃的是什么,但是可以肯定的说保准没有现在的丰富吧!但是今天我们缺少的是什么?自信、自立、自主、和自爱(我们太不爱惜我们手中的原有的那些好鸽子了)。不知为何我们再买还都是易主后的詹森、穆利门、杨阿腾等等的血系鸽呢?假如你同外国鸽友的关系相当好,看看原始的血统书就一目了然了。我们一直走的都是拿来主义,并为之而洋洋自得。虽然我们的一少部分(不应该是极少部分)鸽友出现在南非太阳城公棚的比赛中,但是大多是与国外鸽友合作,人家出鸽子那种,一种大价钱引进的双名配的后代做出鸽,大有赌一把的意思。希望能以此扬名于海外,做着能与国外养鸽大家并驾齐驱的白日梦。看看最后的拍卖中和我国近代销售出去多少信鸽,大家应该犹如当头棒喝,无比的清醒了。
在那么多年的引进和浪里淘金(而非沙)中,我国鸽友的手中确实有不少好鸽子,詹森、胡本、戈马力、盖比等等欧洲名人的鸽子,散落在中国的鸽子少吗?我认为全国的鸽友会异口同声的说太多了,但是庞大中国没有一人同他们平行,更不敢说超越。为什么呢?“浮躁”急功近利、不刻苦钻研,不能听取不同的意见、排斥异己、取得点成绩夜郎自大。举两个例子:好像一位上海姓虞的鸽友前辈,写了一篇个人信鸽的感触文章,没有想到遭到全国一些无能鸽友排山倒海似的攻击和谩骂,何必如此啊,有用的你就学习一下,没有用就当是一种启示,也可以当做什么也不是吗!现在很多人写文章都怕遭到砖拍,这就是我们不能进步的主要原因,更说明我们鸽友队伍的素质有待大步的提高。现在有一位南方叫阿翁的鸽友在自已的不断努力下培育了一系鸽子,确实也销售到国外了。但是又有几人认可呢?想一想我们自已不觉得可笑吗!
看看国内外的一些前辈鸽友的做法,我相信他们不是个个都懂得《孟德尔遗传学说》与《米丘林遗传学原理》的。这时我们的情绪是否能沉淀下来呢?!
世界上对鸽子付出贡献最大的当属詹森兄妹五人,终身未娶未嫁;穆利门一介农夫一生与两人合伙最后走到人生的高峰;戈马力、盖比等等名家也非一夜成名的;李梅龄和王顺兴也是慢慢积累与沉淀,才有今天不被后人遗忘的经典和人鸽情缘的。我们只看到前辈们站在光环下的荣耀,却没有看到背后隐藏的艰辛,他们是怎样一步步走过来的。霍夫肯为了能得到一只詹森的鸽子,不怕担负罪名为其杀猪(在二战期间私人养猪和杀猪都是违法行为),我辈站在前辈的肩上,有何理由不努力创造我们自已的品系啊,又如何不能为圆自已的中国鸽系梦而努力贡献呢!
鸽友们不要在迷恋天落鸟、眼砂论等等,血统、管理加赛绩是不二法门。鸽友们应经常看看夏拉肯的文章,就没有那么大的火气了,虽然言辞犀利但是句句真言实据。假如演讲是心灵的洗礼,那么犀利的语言是最好的清醒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