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文刊登在《信鸽365》杂志 2013年第五期,转载请注明!
小小鸽舍
最近时常能看到网上爆出某某鸽会、某某俱乐部、某某公棚赛事失利,出现大规模丢鸽现象。“黑色星期六”言论更是甚嚣城上,而山西鸽友郭长林先生也曾多次预言:“10月4号—13号会丢得更厉害,此状况将持续到13号以后结束,所以请协会和公棚的决策者尽量避开这几天训放和比赛。”这则预言因为郭先生不曾透露任何判断依据,更是为这一事件披上了一层神秘外衣。
难道真的曾在神秘超自然的力量吗?对此笔者不做置喙。当然不论郭先生的作为是否被众人接受,但结果却是不幸被其言中,巧合也好,真本领也罢,出发点总是好的,在此笔者也希望各位鸽友勿再用变调的称谓调侃其人了,每一位真心为鸽友考虑的养鸽人都是值得尊敬的!
闲话不提,这里让我们首先了解下“黑色星期六”的部分比赛丢鸽情况,这样才能更深切地体会到参赛鸽友们、比赛组织方当时的心情吧!
2013年9月21日星期六
晨07:20,河北省涿州鸽会200公里比赛集鸽总羽数1471羽衡水开笼,最终当日归巢165羽,总归巢率仅11.2%。
晨07:30,天津市津南区鸽会晋霆杯300公里比赛共计2208羽赛鸽在山东临朐开笼。当日归巢鸽仅43羽
晨07:50,山东省桓台县信鸽协会300公里曹县站开笼,2800羽赛鸽当日仅归巢79羽。
2013年9月28日星期六
晨06:30,沈阳协会沈阳五关赛第三关500公里6658羽,在泰莱放飞,当日截止18时03分14秒500公里普赛有效归巢117羽。
辽宁本溪市信鸽协会同日举行长春300公里比赛,集鸽1001羽,截止28日17时52分有效归巢83羽。
另:
10月4日,山西大同正翔养殖基地举行500公里决赛,上笼4千多羽赛鸽,当日仅归4羽。
10月4日,内蒙古包头两家公棚300公里预赛集鸽1万羽左右,截至18点多,爱亚卡普公棚回来185羽鸽子,北方公棚回来69羽鸽子。
10月9日,新疆库尔库铁门关赛鸽公棚300公里预赛上笼2500多羽,晨08:50分开笼放飞。至17:20分归巢43羽,至20:00共归巢90羽。
10月9日,齐鲁兆佳赛鸽文化中心(秋2)预赛共上笼4951羽,当日归仅86羽,两天共归巢373羽。
10月9日,包头晶泽公棚进行决赛,上笼3152羽,当日只归77羽。
10月9日,内蒙古包头市蓝天飞宇赛鸽俱乐部进行2013年秋季第二轮400公里比赛,上笼3066羽,当日归202羽。
10月10日,包头威业赛鸽俱乐部500公里决赛5000多羽赛鸽当日无一归巢。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一灾难性的后果呢?
让人遗憾的是不论“砖家”、“叫兽”、“大湿”们都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唯有鸽友们猜测众多,比如:地震论、军事演习论、天气论、养功论、血统论等等,不一而足。
笔者非是专业人士,只是一普通鸽友,也有从众心理,对于这一现象也有自己的一点看法,故诉诸笔端,以博众人一笑,不到之处,敬请海涵!
个人认为,之所以出现这一状况有三点原因
1. 各地地震、台风等自然现象导致地球磁场的剧烈变化,为鸽子定位增加难度
2. 人为因素的增加,譬如各种干扰信号等。
3. 鸽友自身的原因,包括血统、养功。
地球磁场波动因素
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的生物学专家卡杜拉·诺拉博士在教堂山艺术科学院说:“关于鸽子能够识途的能力有两种主要的理论:一种是鸽子靠嗅觉找到回家的路;另一种是在它们的脑中有一个磁力图。我们的工作有力地支持了后一种理论。当然,这一理论还需进一步的证明。”这就像简易的磁性罗盘,让鸽子可以利用地球磁场进行导航。
也有人把鸽子看做是电阻为1000欧的半导体,它在地球磁场中振翅飞行时,翅膀切割磁力线,因而在两翅之间产生感生电动势,也就是感应电压。鸽子按不同方向飞行,因为切割磁力线方向不同,所以按照产生电动势的大小就可以辨别方向。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确定的是,地球磁场的剧烈波动对于信鸽归巢的确会造成困扰。那么在比赛前后地球磁场是否发生剧烈的波动呢?

从这种图上面,我们似乎找到了“黑色星期六”的源头了,但是事情真的这么简单吗?
人为因素的增加
众所周知的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各种利用电磁理论诞生的信鸽传输、干扰、反干扰等技术日新月益,凡是重大事件发生时,比如重要会议的召开、军事演习等,地球上空总算充斥着各种各样的电磁波。这无疑又为我们的爱鸽归巢增加了障碍。
鸽友自身的原因
写到上面很多鸽友、公棚管理人员可能就要说了:看吧,不是我们鸽子不行(不是我们管理、训练不到位),都是比赛时间不对,外部因素导致的。
如果有人当面这么说,我非得喷他一脸不可。
不论是地磁变化,还是其他因素,都只能是为鸽子的归巢增加难度,仅此而已,并不能成为鸽子是否归巢的决定性因素,要不然为什么别人的鸽子能回来,而你的不行呢?
出现这种情况也是我们大部分国人的劣根性所致,遇事首先想到的不是怎么去解决问题,而是喜欢去为事情找寻各种各样冠冕堂皇的借口,借此推卸自身的责任。在这里我不禁要问下,难道任何一个地方发震,所有比赛都不放了吗?那你还不如干脆建议,大家以后都不要比赛了,就当宠物养着吧!
信鸽是勇士,不是温室中的花朵,他们渴望蓝天,愿意且有能力去克服重重困难。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出现大面积丢鸽呢?
其中一个原因,我认为是鸽子的血脉退化。我国目前大多数中短程赛事的鸽子血统,主要从国外引进,回国配对繁育。并不是这种引进国外优秀赛鸽的方式不好,相反笔者非常赞同,正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但是我们往往注重的只是“引”,而忽略了“种”。如果有悉心的鸽友,就会发现国外的赛鸽名家基本上都是育种的好手。而国内呢,好鸽子不少,刚开始几年的确能作出点成就,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果不再从国外引进,那么就只能慢慢的泯然众人了。问题的关键还在于一个“种”。这里的种不是我们常说的配种。而是“育种”——利用手中的资源,培育出具有自己特色的种鸽,以此保持血脉的正常延续,而不是慢慢变得稀薄。
国人功利性太强,短期内就见到效益的他们会趋之若鹜,所以他们把目光都放在了繁育子代、打比赛上面了;而对于需要长时间、耐心研究、试验的育种工作则寥寥无几。而每年能大批量引进国外名鸽的人毕竟只是少数,那么问题长时间积累下来,在某一个特点时段,就会形成一次集中爆发,这就好比“经济危机”一样。
另一个原因,我认为则是很多鸽友、公棚的养育不到位。当然这个也不能全怪责给鸽友和公棚,谁不想自己的鸽子飞得好啊!之所以提到这个问题,主要是考虑到前段时间禽流感期间禁赛、禁飞所产生的后遗症。就好比我们人类常说的三岁看到老,所以现在做父母从小就注重对子女是培养。人类如此,鸽子也是如此,只要一松懈下来,再想回复原状,那就非得下一番苦功了。但是很多鸽友,可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依然抱着过去的成功经验,教条式的进行着饲喂、训放。殊不知,特殊情况需要特殊对待啊!
任何一件事情,都不是单一原因导致的,而这里面有些是我们无法改变,有些确实我们力所能及的,那么我们养鸽人,要做的就是细心观察、总结、发现问题所在,并有针对性的去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味的去遵循故有的经验、成例!
本人年青气盛,有不到之处,大家多多包涵,如果能对各位养鸽提供帮助,鄙人深感荣幸!
在这里预祝接下来的比赛中全国鸽友都能取得理想的成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