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伴我30载爱鸽之路
注:本文刊登在《信鸽365》杂志第八期,转载请注明!
赵山峰
屈指算来,50岁的我已经养鸽30年了,这么长的时间里,爱鸽始终陪伴着我,无论何时何地,无论风光落魄,始终伴我度过一段段人生旅程,而深埋在我心里的,却是永远的一份纯纯的友情。
1976年,上学的我告别了出生的家乡,跟着支援西南三线建设的父母来到了贵州某煤矿,从一马平川的华北平原来到了山高路陡的云贵高原,没有一个儿时的伙伴,听着难懂的方言,人生地不熟的环境,这让我感到了无比的孤独。
所幸到了新的学校,也有很多跟我一样的同学,很快就熟悉了,逐渐的适应了。小学,初中慢慢地过去了,学习一般般的我终于在煤矿子弟招工中参加了工作,成了工人阶级中的一份子。当时业余生活十分贫乏,工作之余就是打牌喝酒,而我却对此不感兴趣,唯一的喜好就是摄影,当时叫照相,我用攒的钱买了一台海鸥牌120型照相机,自己还在住房一角搭建了一个简陋的暗室,自制了印片机,买了放大机,买来配制了显像液和定影液,一有空就钻进去洗照片,倒也自得其乐......一来二去,倒也有了点小小名气,找我照相洗片的也不少。
我经常挎着相机到处采风,80年代照相机可是个稀罕玩艺儿,何况在当时的山区,有时候到山村照相,村民们围着那叫热闹,也断不了给村民照几张。有一天来到一个小山村,照了几张相后,一个年龄相仿的小伙子腼腆地喊住了我,说您能不能去我家里找个合影?我说当然可以,听到我答应了,小伙子脸上放光高兴的领着我向家走去,他家也是平常的竹木结构的民房,一个树木围起的院子,院中有几只悠闲的鸡鸭,还有几只飞上飞下的鸽子,房檐下挂着几个木箱,看来就是鸽子窝了,还挂着金黄的玉米火红的辣椒,还有几大块黑乎乎油汪汪的猪腊肉,小伙子叫许强,他搬来椅子请我坐下,然后进屋把他爸爸背了出来,原来他爸爸有病不能走路,怪不得他请我来家中照相呢。小伙子家一共5口人,围着爸爸照了合影,聊了会天就告辞了,走时我对许强说等几天给你送照片,他一副半信半疑的样子,毕竟素未平生,何况山高路远。
人家凭什么相信你呢。
回去后,我一头钻进暗室里,冲洗晾晒忙得不亦乐乎,直到把一张张照片夹到铁丝上才舒了一口气。
又是一个晴朗的好天,我又来到了小山村,村民们纷纷取回照片,看看周围,没有许强的身影,径直向那个院落走去,到门口看家狗汪汪地叫着,喊了几声,应声出来的正是许强,小伙子看到我一副高兴的表情,我把照片递给他,他妈妈招呼我坐下,给我端来一杯自酿的米酒,喝一口甜甜的酸酸的,许强忙把他父亲背了出来,我们围坐在一起高兴的看着,聊着......很快就中午了,我起身告辞,许强拉着我就不让走,他的爸爸也热情地挽留着,盛情难却,只好留下吃顿午饭了,主食是玉米粒掺大米,菜是自家种的,但中央是一大碗冒尖的香喷喷的炒腊肉,那个香啊,这可是我这辈子吃过的最好吃的腊肉了......
用完饭,我刚要走,许强喊住了我,他从屋中拿出一个竹编的笼子,爬上梯子从房檐下掏出一对头上带着黄毛吱吱叫的灰色鸽子,装入笼中递给了我,回去养着玩吧,我接过来百感交集,我上次只是随口一句,这淳朴的小伙子记在了心上,他真诚地望着我,拿着吧,我们以后就是朋友了,再有了小鸽子我给你送过去。我提着这沉甸甸的鸽子下山了。
我回去后在阳台上用木箱给小鸽子搭了个窝,放了点水和玉米,就这样我养了平生第一对鸽子,小鸽子也在我这扎下了家。过了几天,小鸽子会飞了,开始我还担心它们回不来,可天一黑,它们竟都在窝里呢。
后来许强又给我送来几只小鸽子,还给我背来了一大袋高粱,这也算是我的第一个鸽友吧。
其实许强送我的只是农家自养的普通的鸽子,既没有高贵的血统,更没有显赫的赛绩,但它们却是我心中一份永远的友谊,是我30年爱鸽之情的启蒙。
后来因为思家心切,我于90年调到了河北一家企业工作,也养起了比赛的信鸽,参加了当地的鸽会,但让我至今难忘的仭是最初的那几只普通的鸽子,远方的小许你还好吗?我在北方默默地祝福你,我的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