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RSS
首 页 各地公棚 各地协会 俱 乐 部 各地鸽舍 信鸽商城 鸽业大全 分类信息 专题报道 天下鸽问 信鸽百科 天气查询 鸽友论坛
P K 信鸽知识 信鸽资讯 失鸽园地 专题图库 名家专栏 视频播客 在线电视 信鸽超市 信鸽365杂志 鸽友家园 地图查询 会 员 区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养鸽感悟

参赛鸽与公棚之选择

时间:2014-03-31 14:14:51    来源:    发表者: 《信鸽365》杂志       阅读次数:
参赛鸽与公棚之选择

本文刊登在《信鸽365》杂志第九期,转载请注明!

雷云海


又到选鸽参赛时,鸽友们都希望自己选送的爱鸽能在秋季比赛中有个良好的发挥,更希望自己的育种及选棚思路能在决赛那一刻得到正确的验证。然而,现实是残酷的:理想者少,失落者多。
究其原因,很多鸽友在公棚及参赛品种鸽的选择问题上出现了纰漏,事与愿违。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国成立赛鸽公棚,十多年来多种刊物对公棚赛鸽均有过或多或少的介绍,但范围很小,局限性较强。大多以某位获得冠军之鸽友为题加以宣扬,实际利用的内容并不详细。能够让广大鸽友们借鉴的具体经验更是寥寥无几。只注重单一品种及局限公棚专介,能广泛利用之经验欠缺,因此而造成之误导性也较为严重。有些鸽友奉行“拿来主义”随风而倒,对自身不加分析,摸不着头绪,赛鸽水准始终得不到发展—悲切!
如何才能走出误区,鸽友们应深刻研究。在此,本人不妨斗胆提笔,专就参赛品种鸽以及参赛公棚的选择问题同广大鸽友作一探讨,以抛砖引玉,大家共同分析,得出一些比较实际,具有综合利用价值的结论,若能使众多鸽友走出困境,共同提高中华赛鸽之竞翔质量,乃我辈之愿。
笔者因爱好使然,多年来在全国各地交结了不少的鸽友,其
中不泛赛鸽高手。经综合分析,成绩有之,但理想者屈指可数。
很多鸽友获得某次高位奖项后,随后几年消声匿迹,重新获奖之机率不高。有些鸽友年年送鸽参赛,年年与奖无缘。参赛鸽送入公棚后发生游棚、训放不归的比例很大,其中原因很多。大家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参加公棚赛不同于我们参加本地信鸽协会所组织的各项赛事,显得那么随心所欲。随机更改的意愿可由鸽主针对当时的情况自作决定。选手鸽一旦进入公棚,这个机会等于零。因此,首要任务是选择自己心目中较为理想的赛鸽棚。而一旦选定公棚,决定赛鸽命运的就是种鸽的品系问题,确切地讲就是谨慎选品种。其中涉及到的学术性内容十分广泛,不能一概而论。
就我国公棚而言,笔者现暂将其分为两大类来论述,即:平原类、高原盆地类。
我国国土面积幅员辽阔,地理环境十分复杂,地形地貌大不相同。气候、湿度、温度南北反差较大。就地势而论,山地面积约占33%,高原面积约26%,丘陵盆地面积约29%,平原地区面积仅占到总面积的12%左右。即我国总的山地面积几乎占到三分之二多。因此,鸽友们在作出公棚参赛鸽之前,首先要考虑到赛鸽能否适应此公棚的地理环境及放飞线路,有目的地选择公棚,充分利用自己的种鸽,切不可将各地的公棚都统为一体。
一、平原类(以北京、河北、内蒙、辽宁为例)
参加这些地区各公棚之选手鸽,分析其地理环境、气候等状
况。这一地区地势较为平缓,气候变化不是很强烈,虽也有部分
山区,但经过这几年的观察,各公棚大多已选定了自己的黄金赛线,多能避开山区不涉足,在地势相对开阔的线路放飞。因此,在种鸽品系优良的前提下,我们应首选那些爆发力强,经多代选育速度较快的鸽子。
  (1)体型及翅羽的选择:要求前胸宽阔,体型中等,尾羽束的紧,呈一字型。龙骨长短适中,弧度较好,以偏高些为优。因为龙骨相对较高的赛鸽,其内脏的发育也必定是十分发达的,心肌功能强,飞翔时冲劲十足、爆发力强,(注:龙骨较高也是相对而言,不能与发育不健全的高龙骨相提并论)。将军条尖窄,复翼紧密,主翅与复翼的衔接处要有较为明显的凹状。根据空气动力学的原理,这类翅膀向上翻动时,窄尖的主翅张开分叉较大,空气流动性强,受阻面小。向下扇动时,主羽闭合力强,紧密的复翼丢失空气很少,既外丢的空气动力不大,作功性强,物理作用大,前进动力大,有利于速度的提高。
(2)鸽眼的选择:由于这一地区光线较为充足,放飞线路基本没有过份复杂的地势,故要以色素较浅者为主。砂粒细腻,面砂柔和,眼志以正前下角明显。外缘线浅色为好,这样才能避免过分吸收光线,给鸽眼造成充血质变现象的发生。很多鸽友多将注意力放在面砂、底砂、眼志这三点上,往往忽略了外缘线的选择,对外缘线调节光线的作用没有充分的重视,这是一个误区。
深色外缘线本身吸光性强,要想调节强烈的太阳光对其产生的不
良作用(尤其是强烈紫外线的干扰)是有困难的。观察部分赛鸽归巢后,两眼面砂色彩不一致,单眼发生了质的变化。还有部分赛鸽两眼同时变深或变浅(不排除外伤所致),这其中大多因光线强烈造成眼球疲劳,眼部血组织循环不畅造成,应多注意,这类面砂、底砂、外缘线整体色素较深沉的赛鸽,飞艳阳高照,平原地区的赛事,获奖的几率不大,瞳孔选择以圆略大为优,收缩伸张快速,这类鸽性情较急,适合平原地区的短程赛事。
(3)品种的选择:品种的选择来源于多代的遗传,大多数鸽友参加平原地区公棚赛,所选种鸽多以外籍鸽为主,或以掺外籍鸽血系较多的品种为主,再此方面,笔者看法如下:就目前鸽友们棚内所能见到的短程速度鸽而言,比利时、荷兰等国的品系较为普遍,这种选择是有一定优势的。这些国家的鸽友多为职业赛鸽者,他们在赛程上又多以当日归巢作为长期定向发展来培育。短程赛的频繁进行使得这些外籍鸽心肌功能十分发达,爆发力极强,体格健壮。就地势而论,这些国家大部分为平原、半山区地带,气候较为温和。这些国家的赛鸽来我国后,也能较快地适应华北平原及东北平原地区的气候与地理环境,故用比、荷等国的鸽子来作种,也正是其强项的进一步发挥。
缺点是:这些国家因其赛事的要求,赛鸽在外界的生存能力,以及吃苦耐劳的意志较差,若一次定向不准,或公棚管理、训放
不到位,这些赛鸽很可能一去不返。在此方面鸽友们应加强注意。
种鸽如何选择,取长补短是关键。尤其是那些以次充好的洋老鼠,选种时一定要谨慎。最好是选用那些已经当地改良过的外籍鸽,这样获胜的可能性较大。另外。据笔者多年的实践及观察,我们现在引进的部分外籍短程速度鸽,其性发育成熟也较早,这对参加公棚赛是很讨厌的、会直接影响到最后决赛成绩上的发挥。因此,对部分外籍鸽(或已经发现有这方面情况的鸽子)入棚时间也是关键。根据多年总结,最好是在4月底至5月底。一般公棚决赛上笼时间多在9月底至10月初,这样对赛鸽的影响不会太大。入棚时间应根据决赛时间而定。
二、高原盆地类(以云、贵、川为例)
高原盆地类公棚赛鸽首要决定的是其吃苦耐劳的精神。这些地区山高林密盆地地深,外界环境对鸽而言较差,天敌伤害现象多有发生。由于地理环境所限,这些地区在放飞线路上几乎没有更多的选择,既便是在200公里内的训放阶段,鸽子也必定是在山区内及密林处转悠。因此,没有高质量、高素质的赛鸽,想在这一地区参赛,那是不可能的,更谈不上归巢获奖。云贵川公棚赛首先是赛耐力、赛素质(包括鸽子的心理障碍)。很多在原饲养地各方面都十分优良,定向十分准确的品种鸽,在此心有余而力不足,丢失在预赛途中,这是受其耐力所限导致。
(1)体型及翅羽的选择:以优良的流线型为主导,前胸发育正常,腰腹肌肉结实,龙骨长直稍有弯度,背部较平,腿脚高矮适中,尾羽成尺状,稍有宽度,这样可增强赛鸽的上浮力。趾骨粗、硬、紧,(即鸽友们常讲的手感良好的鸽子)。十根主翅有韧性,将军条略呈剪刀状,但不能过尖,要有一定的平滑度为佳,双翅前臂有力,后膀结实有厚度,复翼与主翅的扇型结构要明显。这样可使其收排空气更趋流畅,前进的作功动力得到充分发挥。这类体型的赛鸽,其心脏发育正常,心肌功能平稳,山区续翔能力强。
高原赛鸽在外观的选择上,羽毛也是关键,不可忽视。高原地区气候变化无常,阴、雨、雾、冷等随时都在干扰赛鸽的飞行,加之鹰类频繁出没,要想战胜这些自然灾害,除赛鸽本身的因素外,羽毛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即羽色、羽质。笔者认为,这一地区的赛鸽应以深羽色为主流。毛羽紧贴胴体,但不可过薄,这一点与平原赛鸽有着质的区分,应有一定的厚度。这正是适者生存道理所在,一方水土造就一方优秀赛鸽的产生,自然环境是淘汰劣质鸽最强的敌手。厚实的羽毛是其适应恶劣环境所需,而深色更是其避免鹰类袭击最有效的武器,切不可用平原赛的选择观念去对待高原公棚赛。因此讲,高原盆地类公棚赛更具挑战性。
(2)鸽眼的选择:茂密的森林,延绵不断的河流山脉,使得赛鸽对地型的观察,归巢地方向的识判也显得异常困难。单就鸽眼而论,笔者的观点是:面砂密集,有一定的油亮层,色素要深,砂粒结构较粗,排列状况要整齐。底砂清晰,面砂厚实,立体感要强。无论是面砂、底砂都要匀称。瞳孔略小,呈椭圆型靠近嘴角为上品,收缩伸张平稳中显快。眼志全圈,利于全方位观察。外缘线要求以深色为主调,便于光线吸收,这也是赛鸽准确定向的需求。
因高原公棚赛的艰难,种鸽在眼型(色)的配合上也就显得十分重要。观多数鸽友喜欢用同类型的鸽眼来作配,结果理想者为数不多。究其原因,乃视色素调和能力不强所致。因此,鸽眼的配对要求在视色素方面尽可能地全面一些。但这里提到的视色素并非指某一个体的鸽眼其颜色或色彩上的问题,而是一个综合的概括。即你所使用的种鸽其上几代的眼砂结构,要有黄眼、砂眼、中砂、细砂、粗砂包括个别的油眼类。作为种鸽本身,正是这多种眼砂(视色素)的溶合。这样的鸽眼,对高原地区光线调和能力强,适应性强,受外界影响比例小于单色素鸽眼。
(3)品种的选择:由于受高原山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影响,品种的选择尤为显得重要。很多优秀品系鸽在此每赛必败,究其原因,差错出在鸽主身上——选错了品种,送错了赛鸽棚,他所培育的赛鸽根本不适合这个地理环境。事先没有经过认真仔细的分析,更谈不上实地的考察。有些鸽友讲:只要品种好,什么公棚都可打——此话不科学。有一个铁的事实是广大鸽友都心知肚明的——优秀品系鸽并非都是全能鸽,全天候鸽也只是鸽友们心
目中的影子而已。某一地区、某一特定的地理环境,造就了某一
优良品种。众所周知,詹森父子经过近百年的培育,造就了优秀的詹森系,这是世界各国所公认的。但其也只限于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才能真正发挥其优良的特性。如果拿高纯度的詹森系去参加云贵川这类高原盆地的公棚赛,不要说500公里决赛,就是最短的200公里训翔,也会让它飞个“名落孙山”。笔者在此并非是褒贬某一品系鸽,仅就事论事而已。通过这样的分析和对比,鸽友们才能真正领悟到其参赛鸽品种的选择并非易事。
对此,笔者的建议是选择那些在公棚所在地已创多次记录的品种鸽为上。在这一区域参赛,应先考虑归巢,后解决分速。这方面,国血品系占优势。诚然,这里所提及的国血品系并非有些鸽友所想象,是一些老掉牙的品种。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发展进程。我国原有的品种鸽经过了这几十年的改良,新鲜血液的掺入,本身也已发生了质的变化,使其更具备我国艰难赛事的需求。李种、汪种,以及上海西翁、杨阿腾等品种。这些鸽种有其优秀的骨骼结构,厚实干老的眼砂,完美的羽质构造,灵敏准确的定向能力,适合翻山越岭的型体,吃苦能力强。而更具特点的是国血品种有着强烈的归巢欲。鸽友们选定公棚送鸽参赛,目标不言而喻。但你设想一下,连个最起码的归巢可能都没有,获奖从何谈起。所以,有选择性地对国血品种加以适当的改良,参加高原地区公棚赛不失为上策。另外,由于育种原理及赛制的不同,国血品种长期的定向发展,使得其参赛的成熟期相对要晚些,所以交鸽时间
应在4月底以前为宜。
在此,笔者衷心的希望广大鸽友都能积极地参与进来,因为公棚的选择以及如何作出选手鸽,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大家共同探讨,为宏扬我们中华赛鸽,拿出一点敢为世人先的精神,来积极探索,共图发展,提高我中华赛鸽之竞翔水准。以上愚见,仅为个人之体会,不妥之处,敬请斧正。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此页!  关闭此页    


网摘收藏: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欧洲地区记者安妮春 河南地区记者杜年华 河南地区记者王春辉 四川地区记者王林远 四川地区记者 四川地区记者高王宏 辽宁地区记者李振彪 沈阳地区记者李国双
(欧洲) 安妮春 (河南) 杜年华 (河南) 王春辉 (四川) 王林远 (四川) 喻先生 (四川) 高王宏 (辽宁) 李振彪 (沈阳) 李国双
               
江西地区记者陈文康 山东地区记者李文 吉林地区记者霍鸿飞 贵阳地区记者元华 重庆地区记者王巍林 江苏地区记者孙跃东 山东地区记者王何磊 河南地区记者马战涛
(江西) 陈文康 (山东) 李文 (吉林) 霍鸿飞 (贵阳) 元华 (重庆) 王巍林 (江苏) 孙跃东 (山东) 王何磊 (河南) 马战涛
               
陕西地区记者普小兵 广东地区记者田一明 江苏地区记者吴玉前 云南地区记者李雪松 安徽地区记者邵作友 安徽地区记者刘云峰 河南地区记者毛晓彬 河北地区记者张学良
(陕西) 普小兵 (广东) 田一明 (江苏) 吴玉前 (云南) 李雪松 (安徽) 邵作友 (安徽) 刘云峰 (河南) 毛晓彬 (河北) 张学良
               
海南地区记者吴清壮 山东地区记者蒋庆国 辽宁地区记者吴亭光          
(海南) 渤海堂 (山东) 蒋庆国 (辽宁) 吴亭光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WAP
 
申请加入地区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