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力鸽也有机会获大奖
通过近几年内蒙古各地地方和公棚特别是包头地区秋季比赛情况看,越来越难飞,遭遇滑铁卢取消比赛的事件接连不断。放飞难、归巢难成了公棚老板和参赛鸽友难以挥散的梦魇。虽然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很多,但最主要的还是品种、养功和天气三个因素。
比如2013年秋某日,包头市两座公棚同日同地300公里预赛开笼。结果是一座公棚当天归186羽,另一座当天仅归69羽。
鉴于归巢难的问题在各地多次出现,培育耐力型赛鸽已经引起鸽友们的重视了。准备好天有速度、歹天有耐力的两路鸽子是每个鸽舍应该具备的取胜资本。
拿2011到2013年内蒙古达拉特旗秋季三关特比环大奖赛为例,3年赛事有2年在第三关560公里上遭遇阴雨天气,导致比赛结果出人意外的大翻盘。有些好天气有速度的鸽子本来前2关飞的很好,综合成绩名列前茅,如果下一站继续是好天气,很有把握位居榜首。可一但遭遇阴雨天就大跌眼镜了。2011年和2013年的560公里都遇阴雨天气,导致部分好天气的快速鸽后力不佳功亏一篑,相反,部分好天气相对飞得不快,前2关成绩不太理想的耐力型鸽子,在560公里阴雨天上凸显优势,三关综合成绩反而后来居上了。
公棚决赛或者是地方最重要的赛事大部分都在500公里以上。200公里、300公里的短距离既使遇上稍微恶劣的天气,以现在鸽子的水平,归巢应该不是问题,可一上500公里情况就大不一样。可不要小看这增加的100公里200公里,遇上恶劣天气轻者损兵折将,重者全军覆没的事比比皆是。500公里对于当年幼鸽正常天气飞行应该也算满负荷了。如果再出现天气意外雪上加霜增加飞行难度,很可能就会导致严重后果。这对于那些只能飞好天气的鸽子无疑是个灾难。
恶劣天气飞行,因定向难度和飞行难度同时增加,速度变缓,往往500公里要飞7、8个小时以上。那些凭借短时间有爆发优势但续飞能力较弱的鸽子就显出不足,免不了疲乏之极落地歇息找水找食,甚至全身酸软再不愿起飞。而那些开始就没有用尽全力舍命一飞而不紧不慢保存了体力,续飞能力相对较强的鸽子,很有可能就后发先至榜上有名了,当然那些既不快也没有耐力的水货不在此列。虽然决定鸽子快速回归的原因很多,但体力肯定是一个重要的因素。还是以2011年和2013达拉特旗三关特比环大奖赛为例,如果第三关还是好天气,前2关飞得好的鸽子无疑有希望取得三关综合好成绩。哪成想560公里第三关都遇阴雨天气。最终结果是只要当天归巢就都有较好名次,甚至第二天上午归巢也还有获奖希望。而绝大部分前2关飞得好的鸽子都因当日未归,失去了夺取好名次的资格。所以分别培育好天气快速、恶劣天气能归,好天歹天都是拖拉机的劣种除外的两路鸽子应该是一条正确的养鸽思路。
有集好天气能快,恶劣天气能归于一身的全面鸽更好。但一般情况下,这样的鸽子少之又少。这是因鸽子本血统本个体固有的本能脾性和习惯性体能分配决定的,往往不能同时出现在一个鸽子身上。就好比我们人类,办事喜欢雷厉风行速战速决的急躁型性情和办事沉稳遇事不忙,雨点掉头上都没有几步紧走的性情不可能出现在同一人身上一样。养鸽时间不长还没有形成自己鸽群体系路数的鸽棚,种鸽来路四方八面五花八门,对每只种鸽后代表现还没有深入了解,需要在无数次的放飞检验中去慢慢摸索体会感觉,哪一路鸽子经常是好天快速歹天不归,哪一路鸽子又是歹天能归好天不快。
有意识的按照自己的喜好要求去发展培育出自我感觉的速度鸽或者耐力鸽。当然,把某一路鸽子定义为速度型或者是耐力型还是有点武断,人都有一娘生九子个个不一样,何况鸽子。这里所说的培育速度型或者耐力型只是从某一路鸽子在放飞比赛中的表现概率作出分析判断进而划分归类的,速度型或者耐力型的血统其实不可能有明确的界限。养得时间久了,学费交得多了,对棚中鸽子有了比较深刻的了解认识,就自然会潜移默化不知不觉形成一个只属于你自己的鉴鸽程式。有目的地培育有特点、有擅长的鸽子也就有了事半功倍的资本和条件。
人类的进步,事物的发展都要遵循宇宙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作为靠天吃饭的赛鸽当然更不能例外。在重点发展快速鸽的同时,重视培育耐力鸽是应对当今越来越恶劣的生态气候环境变化和极端天气频频出现的必要手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