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RSS
首 页 各地公棚 各地协会 俱 乐 部 各地鸽舍 信鸽商城 鸽业大全 分类信息 专题报道 天下鸽问 信鸽百科 天气查询 鸽友论坛
P K 信鸽知识 信鸽资讯 失鸽园地 专题图库 名家专栏 视频播客 在线电视 信鸽超市 信鸽365杂志 鸽友家园 地图查询 会 员 区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养鸽感悟

中国信鸽足环制作简史

时间:2014-12-22 09:21:03    来源:    发表者: 恒远鸽舍       阅读次数:
中国信鸽足环制作简史

1865年英国人诺斯洛普·巴卡发明了足环。我国现代赛鸽运动始于1928年,那时候一批英美侨民在上海成立“上海西人赛鸽俱乐部”,足环都是他们从本国带来的。后来李梅龄、黄钟等人参加了俱乐部,更名为“上海信鸽会”,会员的赛鸽一律挂s.h.c的足环,这些足环都是周昌善从美国定制的。进口足环还要外汇,费用很高,一些工薪和中产阶级负担不起。
  1938年,鸽界前辈朱永年认识一位钳工师傅名叫季少均,朱给他一枚进口铝制足环为样品,季琢磨出一套工夹模具和制作工艺,创制出我国第一枚足环。1942年,季少均去苏北参加新四军抗日,将全套模具卖给胡桂桢。胡桂桢严守制作秘密,绝不外传,垄断了这个新生的行业。
  解放后,“文化大革命”初期,济南的养鸽人张弘文曾多次去上海胡家买鸽子,看到了制作足环的全过程。回到济南,心灵手巧的模具工张弘文终于制作出带有“济南”字样的第一枚足环。以后他将足环制作技术先后传到北京、南京、合肥、广州等地。
  80年底初,上海徐汇区少体校校办工厂要开发足环生产,但无处学习“生产技术”。因胡桂桢在家里搞副业卖鸽子等,在“文化大革命”作为“割资本主义尾巴”对象,足环不能生产,一套制作模具当废铁卖了。徐汇区少体校邀请济南的两位鸽友李振龙和李元明充当技术顾问(他们已经是第二代传人了),从此制作足环的技术从上海出去,又回到上海。
  现在该丁培新上场了。他本是桐油麻丝行小开,因半身残疾,双腿不能动弹,双手还能劳动,打足环自食其力,是他最好的选择。80年代初,几位出于对鸽界前辈的关心,伸出友爱之手,孙桐泉(原华林机械厂车间的工段长)帮他解决模具,李明明(原长江刻字社的刻字工)是开模子的好手,王根发是上海电容器厂的工人,2元钱买了一面粉袋废铝,可以做几万枚足环。
  当时足环只卖9分钱一枚,因为物美价廉,一时供不应求。后来因他上了年纪,健康状况不佳,子女又不让他做,只得与足环模子分手了。1997年哈尔滨的一位鸽友以5000元的价格买走了制作足环的全套工具,他只留下一只“飞轮”模子。
  1985年底,中国信鸽协会在上海成立,足环还是各地鸽会各自制作,因此统一全国足环,被新生的中鸽协列为“三件大事”之一。1989年全国统一足环问世。这已是第二代足环了(第一代是铝环),铝塑足环是广州陈善钊1984年模仿比利时足环制作成功的。
  ——节选自《中华信鸽》119期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此页!  关闭此页    


网摘收藏: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欧洲地区记者安妮春 河南地区记者杜年华 河南地区记者王春辉 四川地区记者王林远 四川地区记者 四川地区记者高王宏 辽宁地区记者李振彪 沈阳地区记者李国双
(欧洲) 安妮春 (河南) 杜年华 (河南) 王春辉 (四川) 王林远 (四川) 喻先生 (四川) 高王宏 (辽宁) 李振彪 (沈阳) 李国双
               
江西地区记者陈文康 山东地区记者李文 吉林地区记者霍鸿飞 贵阳地区记者元华 重庆地区记者王巍林 江苏地区记者孙跃东 山东地区记者王何磊 河南地区记者马战涛
(江西) 陈文康 (山东) 李文 (吉林) 霍鸿飞 (贵阳) 元华 (重庆) 王巍林 (江苏) 孙跃东 (山东) 王何磊 (河南) 马战涛
               
陕西地区记者普小兵 广东地区记者田一明 江苏地区记者吴玉前 云南地区记者李雪松 安徽地区记者邵作友 安徽地区记者刘云峰 河南地区记者毛晓彬 河北地区记者张学良
(陕西) 普小兵 (广东) 田一明 (江苏) 吴玉前 (云南) 李雪松 (安徽) 邵作友 (安徽) 刘云峰 (河南) 毛晓彬 (河北) 张学良
               
海南地区记者吴清壮 山东地区记者蒋庆国 辽宁地区记者吴亭光          
(海南) 渤海堂 (山东) 蒋庆国 (辽宁) 吴亭光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WAP
 
申请加入地区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