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飞鸽传书,在民间已成往事。但在江阴有一位爱鸽如命之人,49岁的他已经养了30多年鸽子,每遇烦恼时,他会来到楼顶鸽棚,看着信鸽翱翔天空,心情也随之豁然开朗。
家里腾地儿养信鸽,厨房餐厅挪到车库
他叫王建华,记者昨天看见他时,他正和几个鸽友交流养鸽心得。“我十多岁就迷信鸽,现在住城里小区鸽子养得少了,以前住私房的时候家里有300多羽信鸽。”现在他家中有两间鸽舍,是70多羽信鸽的家。
王建华捧了一羽信鸽出来,此宝贝在他手中乖巧得很,缩在两掌安然的样子,记者禁不住想要摸一下,可刚一伸手,信鸽立刻缩了缩脖子,一副“戒备”状态。“我的鸽还是跟我亲啊。”王建华笑道,信鸽养在家里就跟亲人朋友一样,对陌生人还是很警觉的。
王建华家好像没有厨房?“我家厨房、餐厅都在车库,家里要给我的鸽子腾地儿。”王建华家住顶楼,一日三餐家人要去底楼车库,可见他是多宝贝自己的鸽子。
赛鸽赛出他的“博学”:遗传学、气候学、营养学、管理学……老王样样涉猎
记者在王建华的书房看到20多项比赛奖牌,提到赛鸽,他不禁眉色飞舞,最难忘的就是见到爱鸽竞飞归来那一刻,那真是养兵千日见成效啊。
“那天天都黑了,通常1000公里竞飞的信鸽早该归巢了,可我的信鸽还不见踪影,飞到哪里去啦?我心急如焚,就在我一步一抬头的刹那,看到天空小黑影一闪,我急奔鸽棚,果然是赛鸽归来了!”那次,王建华的一羽信鸽获得了2005年江苏省1000公里总冠军。
养鸽、赛鸽是门学问,信鸽研究涵盖领域广泛,涉及遗传学、气候学、地理学、营养学、管理学……“可以说,冠军鸽不一定出冠军儿子,但冠军儿子的后代很可能出冠军。因为冠军鸽的体内有往届冠军的血统,这是一项铁定不移的道理。”王建华说,信鸽的饲料都是他按比例调配的,不得不了解营养学;赛鸽路训时的天气至关重要,所以要熟悉赛线,把握天气变化。养鸽30多年,他积累了不少知识。
信鸽从一而终的品质令人感动,归巢一刻让幸福定格
“信鸽是很专一的动物,它们一生只认一个伴侣。”王建华觉得这种从一而终的品质很令人感动,有时候为了育种,他不得不拆配信鸽,“那都是为了计划生育和优生优育。”
王建华告诉记者,江阴市信鸽协会早在1963年就成立了,是县级市里成立最早的,现在已经有千余名会员。
“我的生活因为养鸽而充实、愉快,还因此认识了很多鸽友。”王建华说,闲暇时约上几个鸽友来家,坐在鸽棚前,泡一壶好茶,嗑着瓜子,聊一聊鸽子,其乐融融。
而一天中最美的时光,就是等着鸽子归巢。爱鸽围绕着鸽棚在空中一圈一圈飞翔,翅膀是那么矫健有力。“这时候,仿佛整个世界就剩下了我和鸽子,我也随着鸽子在空中翱翔了。等它们归巢的瞬间,一群鸽子从天而降,它们飞回来,落在我的肩上、手掌上,扇动翅翼,‘咕咕’有声,我心情激动,好像是在美丽的童话中穿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