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RSS
首 页 各地公棚 各地协会 俱 乐 部 各地鸽舍 信鸽商城 鸽业大全 分类信息 专题报道 天下鸽问 信鸽百科 天气查询 鸽友论坛
P K 信鸽知识 信鸽资讯 失鸽园地 专题图库 名家专栏 视频播客 在线电视 信鸽超市 信鸽365杂志 鸽友家园 地图查询 会 员 区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鸽友日记

写在秋赛来临之前

时间:2010-08-31 19:11:59    来源:愚翁文    发表者: 愚翁文       阅读次数:
写在秋赛来临之前

写在秋赛来临之前
              愚翁文

 

  八月七日立秋,总算熬过了酷暑炎夏。时下已进入八月下旬,四季分明的关中腹地,从秦岭脚下到渭水之滨,虽还不是红叶遍野,但也是果实累累,处处凸显初秋。一年一度的秋训秋赛也渐日临近。
  此际,我们局内有心之人,稍作留意,看到的,听到的,却是件件,幕幕备战秋赛的动人景象。每当晨出,时不时的总要见到不同层次的鸽友,有开私家车,有骑摩托车,有骑电动车,还有脚蹬自行车,带着装满小精灵,大小形状不一的笼子,迎着朝阳,开始近距离不同方向的训练;早晚的强化家飞从此也进入了白热化
  秋赛,我也期待,和众鸽友一样也在忙碌。可是 更多的在思考,在自省。我是一个低收入的工薪族,步入鸽道这么多年,我的鸽子档次、以及饲养管理水平、经济承受能力等等,到底处在什么位次,心里总该有个尺码,总不能常为夜郎自大。旨在通过较深的思索,理出一个适合本人实际情况的有效管理和参训参赛形式,说透一些,就是如何把握好家飞、路训,以及以如何的形式参加比赛,从一开始的训放到比赛的全过程,就有一个环节性的概略认识。
  围绕这样的中心,结合自己多年赛事的教训和朋友们的经验,就上面提及的几个方面浅谈一下自己的思路和看法。
  首先一点是对家飞时间长与短的看法。家飞主要是增强鸽子的体能以及飞翔的持续性。以据我的实际观察,在中等饲养管理水平的条件下,健康的青年鸽群,早晚家飞,不用驱赶都可飞翔将近一个小时。如果出棚十几分钟就落房,最好不要强行驱赶,身懒不爱飞终有原故,强行驱赶有害无益。作为朝夕相处的主人,应认真找出原因,对症调理,尽量把鸽子健康状况调整到最佳状态,这样自然会得到有质量的家飞。时间未必非要强调每天飞多少个小时。本人在这方面从不刻意,追求的倒是鸽子健康,家飞的状态。鸽子没有调整在状态上或属于亚健康,强行驱赶就是飞几小时也是没有意义的,实在是疲惫之为。健康的鸽群家飞特点非常明显:当你打开鸽门,不用驱赶,个个急速冲出,且又很快聚集腾空远翔;再则延续飞翔时间较长,最少半个小时之后才团队性地飞回;绕棚家飞展翅更显强劲有力,过往棚顶有感人的唰!唰!唰!……响声,这样才是有质量的家飞。正如有经验朋友们讲的,健康鸽群出棚后,你不想让它飞都不行,有一种难以收棚的感觉,因为它在蓝天翱翔兴奋欢快。这种状态的保持是秋赛希望的预示。
  其次是路训的次数多与少。在这一点上本人的体会是,要因鸽而施,因鸽而行。从路训一开始,自己心中就要有数,要牢牢把握己棚的品系,和自己平时喂养水平以及鸽子基础素质的承受能力。别人在三百公里以前路训二十次,咱也跟放二十次,其实这是盲目之举。高强度训练,对人家是适宜的,但对自己的鸽群就不一定适宜了。就喂养而言,人家喂养以鸽体质变化随时调理,科学保证各阶段所需营养,咱平时喂的咋样,多为粗茶淡饭,只是到临战时才作改善,这就是咱的实际情况,跟风必形功亏一篑。在这方面本人是有教训的,过去有很长一段时间,每到赛季来临之时,总怕把鸽子训不到位,比赛赶不上趟。因此,在协会训放之前,近距离不停息地放,少则十多次,多则二十多次。协会训放开始,中间很少停歇接着又放,有时还随市协会插放一两次二百公里或三百公里。其结果人家管理水平高的确实拿了好名次,咱的鸽子体力下滑,正式比赛多为飘了水花。朋友说我把鸽子放疲了。相反我有一位战友,喂养、管理比自己还粗放,连家飞都不在意,只是随协会常规地训几次,人家的成绩蛮好,五百公里常进好名次,七百公里多次拿高次名。举此例并非支持什么,反对什么,其意就是玩鸽和干任何事都一样,必须要知己知彼,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既要了解别人,更要吃透自己。不管训放次数多少,能把鸽子训放到巅峰状态,出赛高机率拿名次,这才算真正成功的训放。
  第三静养与体能的恢复。这是一个过去我很少考虑的问题,然而实践证明它却很重要。以前总认为,只要鸽子健康,训放到位,就可参赛。现在看来这是一种不全面的看法。健康鸽不等于巅峰状态鸽,而巅峰状态鸽却一定是从健康鸽中来。由此就必然引发出了一个训放、调整、静养、体能的恢复等问题,所谓的参赛高手,出赛多赢,排除种气之外,正是他们巧妙地掌握了这一重要环节,然而本人在这一点恰恰又是个短缺。一张一弛,文武之道。战争年代,指挥员总是冷静的,在激烈战斗中,千方百计地寻找作战空隙,整修自己的部队,抓住一切可用时间,不再是强化训练,而是让战士们美美地睡上一大觉,其目的就是恢复体力,增强新的战斗力。信鸽比赛如同作战,只顾无休止的训和放,不懂张与驰,同样是难以取胜。不少朋友在训放中实施的所谓“前紧后松”策略,这也是一种科学有效的体能恢复,值得借鉴。吸取朋友的经验,近年来,我把静养恢复,用在了赛事的全过程,就连家飞每周中间也要让鸽子停飞蹲棚静养一天,并作稍事调整,再飞群势又展现出新的活力。临近决赛,家飞和训放完全退到次位,把功夫主要放在调整和体能的恢复上。这样做,初显成效,从去年至今春赛绩明显提高。
  第四我的参赛鸽选择原则。学会参赛鸽的选择在某种意义上比砺炼“种养训”功底还重要,它是以少取胜的最好途径,兵不在多而在精,其理于此。这是我经历教训之后,获得的一个体会性认识。过去曾一度,参赛很盲目,凡是训放了三百公里的鸽子,不管它状态如何,(实质上自己水平有限,也看不出咋样才算状态鸽,咋样不在状态上)五百公里决赛有多上多,少则十多羽,多则二十多羽,对我这个小户来说够体派的了,可是结果总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让人失望。我的一位挚友,在这方面很有见地,训放起步大羽数,决赛很会选鸽,也很会放弃,没有状态的鸽,血统再好也要压下来,用他的话说“硬上是白撩钱”。这位朋友这点在全县都出了名。去年春七百公里,只选送了一羽,当日归,分速破了一千二百多米,一举拿了冠军,今春该级别放了二羽,获四名和十二名,实在让人佩服。本人的弯路,朋友的经验,坚定了我选鸽参赛的基本原则,比赛鸽子的选择,要十分严谨,不可仓盲臆断,状态鸽有一羽选一羽,既就是整群鸽子体质下滑,宁可放弃比赛,也不凑合硬上一羽,这样做输赢都是明白的。当然,真正的选择技巧还需在长期实践中一点一点地积累。
  以上仅属一种自我总结,认识肤浅且又偏见,毫无效仿价值,诚望朋友看后,多多包涵。

 


                 写于2010年8月26日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此页!  关闭此页    


网摘收藏: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欧洲地区记者安妮春 河南地区记者杜年华 河南地区记者王春辉 四川地区记者王林远 四川地区记者 四川地区记者高王宏 辽宁地区记者李振彪 沈阳地区记者李国双
(欧洲) 安妮春 (河南) 杜年华 (河南) 王春辉 (四川) 王林远 (四川) 喻先生 (四川) 高王宏 (辽宁) 李振彪 (沈阳) 李国双
               
江西地区记者陈文康 山东地区记者李文 吉林地区记者霍鸿飞 贵阳地区记者元华 重庆地区记者王巍林 江苏地区记者孙跃东 山东地区记者王何磊 河南地区记者马战涛
(江西) 陈文康 (山东) 李文 (吉林) 霍鸿飞 (贵阳) 元华 (重庆) 王巍林 (江苏) 孙跃东 (山东) 王何磊 (河南) 马战涛
               
陕西地区记者普小兵 广东地区记者田一明 江苏地区记者吴玉前 云南地区记者李雪松 安徽地区记者邵作友 安徽地区记者刘云峰 河南地区记者毛晓彬 河北地区记者张学良
(陕西) 普小兵 (广东) 田一明 (江苏) 吴玉前 (云南) 李雪松 (安徽) 邵作友 (安徽) 刘云峰 (河南) 毛晓彬 (河北) 张学良
               
海南地区记者吴清壮 山东地区记者蒋庆国 辽宁地区记者吴亭光          
(海南) 渤海堂 (山东) 蒋庆国 (辽宁) 吴亭光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WAP
 
申请加入地区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