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在陆翔时期有许多的鸽会与不同的比赛方式,因为巨额赛鸽奖金的影响,各地赛鸽强手也因地制宜创造出不少独特的养鸽方式。台湾式的养法在这几年来一直是被推崇的,在这其中台中地区那一挂人的饲养手法更是其中的翘楚,而使用这种手法养赛鸽的强手,称之为台中挂。
台湾地理环境为狭长状,南北长约400公里,而中间又有一座中央山脉横贯南北,最高处标高近4000米,中央山脉西侧称之为前山,隔着台湾海峡与大陆相望,此地有大范围的平原,大多数的居民与城市都位于此。而东部称之为后山,紧邻太平洋,土地与人口相对于前山显得稀少。
台中地区位于前山中部的平原上,约是台湾中间偏西的位置,往南北皆不足200公里,在竞翔上只能发展短距离的赛事。但经过当地鸽会多年的研究下,也开创出南北司放的六关赛(或五关赛),其方式就是第一关在北部司放,第二关则载往南部司放。
例如单数关,一,三,五关放北部,在北部五个选中的司放地点中抽签决定。而这五个司放地点中又包含前山及后山的放鸽点。再来双数关,二,四,六关就是司放南部的放鸽点,同样在五个放鸽地点中抽签选定,当然也包挂前山与后山的放鸽点。
当抽中前山的放鸽地点时,因归返路途中大多数是平原,鸽速上自然就快,竞赛鸽飞到鸽棚顶上盘旋时,如何让鸽子快速降落。快速入棚,这就是个人饲养上的技巧了。而司放后山地点时,距离同样也不长,但别忘了,有个中央山脉在此。好天气时也是大群归返,一旦遇到稍微恶劣的天后时,山中则是云雾缭绕,此时鸽子能不能翻山越岭飞回得奖,这就是鸽种上的能耐了。
台中南北放的赛程中,如果不巧遇到恶劣天气又司放后山地点时,常常是有效时间内无归返鸽,或是只回少数几羽的情况,造成结束关的局面。
备注一:中部南北放的赛程中,进入五关的关赛前大多数鸽会都还有举办多趟的资格赛,资格赛也是南北两地抽签决定司放地点,关赛后的地点则是固定的地点,但一定时一关南,一关北,且包含前后山的地点。特此补充说明。
备注二:目前台湾赛事都改为司放海上的竞翔方式,中部地区南北赛的年代已久远,上文中的描述只能凭印象记录,在细节上如有少许失真请见谅。
台中地区在鸽种选择上,跟各地一样,快速鸽是必备的条件。但又要应付后山的独特气候,以及最低分速的基本条件,快速又能适应恶劣气候的鸽种更重要。
司放后山时,常常都是在时间快结束前才见鸽,鸽子不是回不来,而是回来后达不到最低分速的要求而饮恨。例如单关冠军的分速650米,最低分速为600米。有可能在冠军鸽后头接着回来数百羽,但因为分速达不到600米而失格。
好天气司放前山时,鸽子是整群归返,前一刻天上一只鸽子都没有,后一刻哨声此起彼落,天上布满鸽只。曾听过有个记录,某关比赛中全会近千只赛鸽,在十分钟内,回来近九成,想想那是什么样的画面。这时候,赛鸽教练平日里的基本功就可以看出好坏了。
台中式鸽棚的构造,鸽子的降落台(停留台)相当的短,约50-60公分,且平时的训练就将鸽子练成一降下就停在此位置上。停下后跑个两三步就到了入口处,入口处朝内望就看到自己的巢箱,这样的构造让鸽子降落后到机关门打鸽钟的地方只要数秒的时间。
备注三:早期是使用鸽钟记录,鸽子进入机关门后有个小方格让鸽子停留在此,让工作人员从鸽子后方取下脚上的橡皮环或是铝片,以便打入鸽钟计时。鸽子入口处有一排的小方格,台式鸽棚大多数还是有这样的构造。
再回头说说如何让鸽子快速降落,其实很简单,基本方法就是发挥“鸟为食亡”这道理罢了。鸽子从幼鸽期就养成大食量的习惯,喂食高纤维低热量食物,撑大嗉囊,又不至于让鸽子过胖。待成鸽后改喂食少量但高热量的谷物,让它们时常处于饥饿的状态,但又有足够的能量让鸽子飞翔。这是一种手法,至于饲料配方就各家巧妙不同。
再来到了比赛期,可以运用配对方式提高鸽子恋家性,这方式就有点难度,要先了解鸽性,以及在公母鸽的使用上的配对手法不同。弄不好,反而会导致鸽性大变而迷失,是母鸽夹蛋参赛了。
台湾式的竞赛手法上,鸽主一定会在鸽棚上等鸽,鸽子一降落就用小竹竿将鸽子赶进棚,基本上是分秒必争,所以亲鸽术在养法里是必备的。甚至鸽棚边站满了人,鸽子也怕,反而会更快速入棚。让鸽子从心里认为,鸽棚里才是最安全的地方。
简述于此,写了几篇东西后感觉作文真难。大致了解一件事物还算容易,但要说出来很不容易,又要用文字叙述出来更难,尤其在下的水平不高,文笔更不好,让各位伤眼了,多多包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