雌性种鸽的肌肉至关重要
——兼谈“线粒体”理论对信鸽育种的指导作用
选种,是养鸽人终生的话题,笔者相信,凡是站在竞翔第一线的养鸽人,每时每刻都在寻览优秀的种鸽。有人“以雄定棚”,有人“以雌定棚”,笔者无意卷入这个话题的争论,只是浅谈一下雌鸽的肌肉对于竞翔、尤其是育种的重要性。
很早以前,大家还都在玩儿超远程鸽子的时代,笔者有幸得到上海一位赛绩优秀的老前辈的指导,他说,选择雌种鸽,第一要重视血统,第二要重视肌肉的丰满程度,可以从雌鸽的走路姿态上去初选,走路姿态像鸭子一样摇摆的雌鸽可以初步认定为肌肉丰满,有必要上手做进一步检测。笔者愚钝,我理解前辈所谓雌鸽走路像鸭子的描述,就是老北京土话中形容较胖的女子走路的姿态时用的词汇——“的”。
从我近30年养赛鸽的实践中,失败的机率远远超过成功,但失败和成功从不同的角度帮助我进步、增长见识、积累经验。雄鸽、雌鸽在育种中的作用同样重要,但“雌鸽重要”的重中之重就是她的肌肉一定要丰满,体魄要强健,握在手中有一种“粗壮”的感觉,而不是“纤细”和“苗条”。而只有雌性种鸽肌肉丰满,才更有希望繁育出体魄强健的后代。我和身边其它鸽友的这一个认知,在当今科学家所推崇的“线粒体理论”中找到了理论依据。“线粒体”被科学家称为“世界的幕后统治者”。请看科学家对“线粒体”理论的阐述:一个线粒体——细胞中许多微小的发电厂之一,这些发电厂以令人惊奇的方式控制着我们的生命。是我们生命的发电厂,生产我们赖以生存的几乎全部的能量,一个细胞内部有几百或几千个线粒体,它们利用氧来燃烧食物,所有动物体内都有线粒体,包括最懒惰的在内。科学家以及相关媒体还提到:有些人更熟悉“线粒体夏娃”这个词,按照推测,她是所有当代人类的共同祖先——如果我们沿母系血统追踪遗传特征,从女儿到母亲、再到外祖母,直到上溯到远古的迷雾中,线粒体夏娃是所有母亲的母亲,她被认为生活在17万年前的非洲,又称“非洲夏娃”,我们之所以能通过这样的方式追踪遗传上的祖先,是因为所有线粒体都保有小小的一份自己的基因,这些基因仅通过卵子传递给下一代,不通过精子传递,这意味着基因起着母系姓氏的作用,使我们可以沿母系血统追溯祖先。
应当声明的是“夏娃理论”曾遭到中国古人类学家和考古学家的质疑,质疑的焦点是“非洲夏娃是当代人类的共同祖先”,但这与信鸽育种涉及的内容无关。对于鸽友来说,我们汲取的是线粒体理论中与我们养鸽有关、有用的部分,我们只需记住:1、所有动物体内都有线粒体。2、线粒体是生命的“发电厂”,生产我们赖以生存的全部能量。3、线粒体自己的基因仅通过卵子传递给下一代,而不通过精子传递。
参考以上三条,结合信鸽育种实践,雌鸽的重要性无可争议,尤其是选择肌肉丰满的雌鸽作种就显得尤为重要了。鸽界中早就有“大雌是金”的说法,肯定是在漫长的育种过程中,前辈们在失败与成功的反复磨砺之中提炼出来的“醒世名言”。不管你的主攻目标是哪个距离,丰满的肌肉都是力量的源泉,速度鸽需要它,耐力鸽也需要它,丰满的肌肉就是赛鸽随身携带的“电瓶”,这个“电瓶”的蓄电量越大,赛鸽的爆发力和持久力就越好。赛鸽在竞翔路上需要有大量的能量消耗,消耗的顺序依次是糖、脂肪、蛋白质。糖储藏在肝脏里,而脂肪和蛋白质均与肌肉有关联,是看得见、摸得到的物质。也就是说,这两样东西在赛鸽的外形上有表现,比如上手后所感觉到的肥胖度、肌肉的丰满程度。前面说过“大雌是金”,这个“大”可不是单纯的指体型较长,它还应当包括胸宽、背阔以及较高的龙骨,龙骨较高则两侧所附着的肌肉就会厚一些,将这样的雌鸽握在手中时,你会感到从它的背部到它的胸腹部也有一定的厚度。这些都可以通过上手检测而感觉到。有厚度的鸽子胸腔较大,胸腔内的脏器也应当比一般鸽子强建。仅凭目测也可以发现鸽子肌肉发达的一些特征,比如,当鸽子在栖架上自然站立时,从鸽子的正面看过去,肌肉丰满的鸽子显得前胸较宽,鸽子的两个肩头(肱骨部位)独立地挎在前胸两侧,而不是被从颈部、胸部延续下来的羽毛所复盖住,这种现象说明,这羽鸽子胸肌发达,前胸宽阔,颈部和胸部羽毛没有足够的长度复盖它。另外这样的鸽子肱骨粗壮,同时肱骨上附着的肌肉也多,使得“肩膀”比较厚,这无疑是力量的象征。如果这羽鸽子是雌鸽,那就更难能可贵了,根据线粒体的理论,这样的雌鸽可以把她的“肌肉丰满”的特征真实地遗传给她的后代。
多年来,许多鸽友在挑选种鸽时过度地要求雄有雄样,雌有雌样。一般在形容比较理想的雌鸽时,以“清秀俊雅、文静乖巧”为多,而我却有不同的看法和要求,我认为,肌肉丰满、体魄强健、性格暴烈的“悍妇”型的雌鸽,也许更能繁育出较多的中短距离竞翔的优胜鸽。
洋洋千言,与鸽友切磋雌鸽的重要性,并非要否定优秀雄鸽的重要性,多年来雄鸽的重要性已经强调的够多了,雌鸽的作用有被忽视之嫌,今结合“线粒体”理论,说说雌鸽的重要性,意在抛砖,实想引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