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文刊登在《信鸽365》杂志 2012年第二期,转载请注明!
1956年7月5日,在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双河镇附近的一个普通农村家里诞生了一个普通的男婴。这家子姓罗,生了个小孩本来是一件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事情,可是这对善良、素的年轻夫妇却认为这是他们在世上上天对自己最大的恩泽,所以就把这个孩子取名叫世泽。
儿时的罗世泽对信鸽这种飞了出去还能够飞回来的生灵产生了无限的好奇和喜爱。那时中国的经济还比较落后,老百姓的生活普遍困难,罗先生自然没有钱去专门养鸽子。上小学时学校要求同学们中午全都在校吃饭,大家可以拿米去学校,学校免费为同学们蒸饭。罗世泽宁愿自己每天饿着肚子,也都从自己中午的口粮中省一部分下来喂鸽子。后来他到部队当兵、念大学,养鸽被中断。转业回到内江之后,由于住房等条件所限,也没有能够马上重新养鸽。但是他从来没有忘记童年那个纯真的爱鸽之梦,这个梦陪伴了他一生,感动了他一生,幸福了他一生。2004年罗先生终于乔迁新居,于是立即建棚养鸽,取名为“国源鸽舍”。
如果与罗世泽先生生活在一个城市并共同赛鸽是很幸运的,同时也是很不幸的。之所以说是幸运的是因为你有了一个学习榜样和赶超目标。之所以又说是不幸的是因为在比赛中你就有了一个强劲的对手,因为他的存在你进奖的机会就大大减小了。罗世泽先生赛鸽成绩一直非常优秀而且稳定,这些年来他获得大小赛事冠军,亚军和季军不计其数。比如:2008年获得内江市500公里(凤州)联赛总冠军,2009年获得川东片区500公里大联赛一万一千四百一十二羽的总亚军,2010年获得内江市300公里剑门关冠军,`2011年获得内江市300公里剑门关冠军,2012年获得内江市300公里和500公里两关的鸽王冠军.在公棚赛中,罗先生也屡获高位奖.比如,2008年获四川三贤公棚决赛内江地区的鸽王冠军。在有外地鸽友参加的各种友谊赛,对抗赛,市联赛,川东片区联赛,川南地区联赛、省赛和国家赛中,罗世泽先生更是一马当先,身先士卒,积极拼搏,自然而然中成为了一个领军人物。他和其他内江鸽友一道,为我们这个城市的赛鸽争得了无数的荣誉,建立了许多的威信。
在蓝天主人看来,要刻画内江赛鸽名家罗世泽先生绝不仅仅是写一两篇文章记录他又在某年某月某日在某次比赛中获得了某某羽数的冠军,以及由成王败寇那种简单的赛鸽游戏规则书写出来的胜负关系和由此带来的荣辱.在这些公式化的语言背后,闪烁着某种人性的光辉。
赛鸽上罗先生是一个非常勤奋努力的人。他除了兢兢业业做好每天种、养、训各个环节的工作之外,还阅读了大量的赛鸽书籍。他说:“赛鸽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因此必须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理论修养和综合素质。”他十分注意收集整理国内外的赛鸽信息和资料(现在他开始在从头收集《信鸽365》),关注世界赛鸽运动的新动态。在他的书柜里,有几本厚厚的读书笔记和赛鸽记录。他把理论与自身实际联系起来,从而形成了一套自己的赛鸽理念和管理方法。在引种上,罗先生不赞成那种收藏家式的引种,他认为那样花钱不少,突出的不多,最后自己往往“消化不良”。他主张少而精,把有限的时间、精力和财力集中在少数重点上。从2004年开始,罗世泽先生陆续高价从郑明吉、马顿.米歇尔和华尔.詹吉等处引进优秀种鸽,几年的潜心育种,终于培育出了一路自己的血脉。
罗世泽先生是我们内江本土的赛鸽家,他热爱自己的家乡,忠诚于赛鸽运动。他也并不保守,总是睁眼看世界,他和国内外一些知名的赛鸽家都保持着联系和交流。他经常到各地进行赛鸽方面的访问,与许多鸽友建立了深厚的友情。一方面,他在静观现实中鸽界的种种问题和弊端;另外一方面,他又在构想一个尽量完美的鸽界模式。他以自己巨大的威信与魅力把众多鸽友吸引在他的身边,成为一群相互帮助的朋友。
是的!即便我们再不是追星族,也同样十分需要罗世泽先生这样的朋友,尤其我们在这样的时候:懒惰吞噬了勤奋,闲散消融了辛劳,恶习战胜了美德,傲慢超过了勇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