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RSS
首 页 各地公棚 各地协会 俱 乐 部 各地鸽舍 信鸽商城 鸽业大全 分类信息 专题报道 天下鸽问 信鸽百科 天气查询 鸽友论坛
P K 信鸽知识 信鸽资讯 失鸽园地 专题图库 名家专栏 视频播客 在线电视 信鸽超市 信鸽365杂志 鸽友家园 地图查询 会 员 区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鸽友日记

鸡蛋可以放心吃吗

时间:2013-05-08 09:59:55    来源:    发表者: 爱鸽鸽舍       阅读次数:
鸡蛋可以放心吃吗

天气渐渐转暖,各地报告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数量有所增加。疫情为何持续扩散?到底有没有发生人传人?吃禽蛋类是否安全?日常生活要注意什么?发热该怎么办?针对公众提出的这些问题,记者请教了传染病学和病毒学专家。
  一问:除了最初发病的江浙沪和安徽,现在北京、河南、江西、福建等地陆续确诊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疫情是否会持续扩散?
  陈恩富(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副所长、病毒学专家):关于疫情的扩散,有关部门一直在密切关注。候鸟北飞是目前大家主要关注的可能扩散途径之一:即候鸟在夏季从长三角地区往北飞后,可能会携带病毒到北方,感染北方的活禽,继而感染当地居民。但目前各地高度散发的病例是否因这一途径扩散,还需要进一步证实。
  李兰娟(卫生和计生委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工作专家组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和香港大学的研究人员此前共同对4例患者以及与他们可能有关的活禽市场中鸡、鸭、鹌鹑和鸽子的H7N9进行了采样和分析,通过基因比对后发现,患者体内分离出的H7N9病毒与活禽市场的鸡中分离到的病毒株基因序列高度同源。这也是国际上首次通过实验证明、而非猜测,获得H7N9病毒从禽类向人类传播的证据。目前迫切需要做的是严密监控发生疫情地区的禽类,严格限制感染的家禽外运,以防家禽之间向外扩散传播。
  二问:目前确诊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的患者越来越多,H7N9到底有没有发生人传人?
  梁伟峰(浙江省人感染H7N9禽流感救治小组成员、浙医一院感染科副主任):从目前的流行病学分析看,除上海发现有家庭聚集性病例外,其他所有报告确诊病例均为高度散发,且他们的密切接触者没有出现感染和发病情况。上海的家庭聚集性病例经分析,目前的主要判断还是因为有共同的病毒接触史或暴露史造成的。我们还通过小白鼠开展了一项实验:在狭小的空间内,让一只感染了H7N9病毒的小白鼠对着另外一只健康的小白鼠打喷嚏,连续7天,健康的小白鼠没有感染病毒。至少可以证明,目前H7N9暂时还没发现有像SARS那样人传人的情况。
  李兰娟:我们的研究人员对病毒基因组进行分析,发现H7N9病毒正在向适合感染哺乳动物方向发展。H7N9病毒的H7基因中的一个关键的氨基酸位点发生变异,这使得病毒更容易从禽类感染到人。在另一个PB2基因上,已经观测到一个标记为701的氨基酸位点发生了变异,如果另一个627氨基酸位点也同步发生变异,将会导致有效传播。这些新发现已经得到国际病毒专家和权威学术期刊的认可。但从目前情况看,尚未发现627位点发生变异,因此,目前还没有确凿证据可以证明H7N9会导致人传人。但我们应该对病毒的下一步变异持续关注,足够重视。
  三问:吃禽蛋类是否安全?
  李兰娟:H7N9禽流感病毒对外界的抵抗力不强,对高温、紫外线、各种消毒剂很敏感。在100摄氏度的环境下,2分钟就会被消灭,60摄氏度环境下半小时被消灭。因此,只要是从正规渠道进货的禽类,经过高温煮熟加工,检疫是安全的,可以放心食用。
  陈恩富:老百姓在加工食材过程中要注意遵循几个基本卫生原则:注意生、熟食分开,不要使用同一砧板及刀具,在处理生肉和熟肉之间要洗手,以避免污染。在处理完生肉后要用肥皂和水彻底洗手,清洗和消毒所有与生肉接触过的家用器皿。吃禽肉要煮熟、煮透,食用禽蛋时应烹调加热充分,不吃生或半生的蛋。
  四问: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接触到活禽,特别是一些野鸟和它们的排泄物等该怎么处理?日常生活中该如何防护?
  梁伟峰:目前,我们无论是从活禽的体内,还是活禽的粪便、羽毛涂抹物、褪毛污水等禽鸟排泄物及其密集生存的外环境中,都有发现并检出部分带有H7N9病毒。因此,接触禽鸟和他们的排泄物等,有可能感染H7N9。最好的方式是不触碰禽鸟及其排泄物等传播源,切断病毒传播途径。
  陈恩富: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远离活禽和活禽活动区域,比如活禽市场、养殖场。不吃现场宰杀的活禽,减少接触活禽和周围空气环境等的感染机会。其次,普通老百姓家中有散养的活禽、鸟类等,要予以及时处理,尽可能减少与禽类不必要的接触。第三,远离禽鸟的分泌物。万一接触过禽鸟或禽鸟粪便,也不必过分担心,注意用消毒液和清水彻底清洁双手。日常生活中,也不要预防过度,频繁使用消毒水。预防疾病,只需从常规的卫生习惯做起,勤开窗通风,勤晒被子,加快空气流动。
  五问:如果出现发热,应该怎么办?
  李兰娟:一旦出现咳嗽或打喷嚏,要用医用口罩、纸巾、袖子、肘部遮盖口鼻,用过的纸巾在使用后要尽快扔入有盖垃圾箱。接触到呼吸道分泌物后,要尽快洗手。如果出现发热情况,尤其是38.5摄氏度以上的高烧,一定要引起警惕,不可自行服药。要第一时间前往医院发热门诊诊治,回忆并报告可能的禽鸟接触史或暴露史,医生会根据发热的情况对高热人群进行H7N9排查。临床治疗表明,H7N9病毒侵犯人下呼吸道的速度很快,一旦病情发展,会造成呼吸困难、多器官衰竭等严重后果,越早确诊,对控制病情、及早治愈越有利。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此页!  关闭此页    


网摘收藏: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欧洲地区记者安妮春 河南地区记者杜年华 河南地区记者王春辉 四川地区记者王林远 四川地区记者 四川地区记者高王宏 辽宁地区记者李振彪 沈阳地区记者李国双
(欧洲) 安妮春 (河南) 杜年华 (河南) 王春辉 (四川) 王林远 (四川) 喻先生 (四川) 高王宏 (辽宁) 李振彪 (沈阳) 李国双
               
江西地区记者陈文康 山东地区记者李文 吉林地区记者霍鸿飞 贵阳地区记者元华 重庆地区记者王巍林 江苏地区记者孙跃东 山东地区记者王何磊 河南地区记者马战涛
(江西) 陈文康 (山东) 李文 (吉林) 霍鸿飞 (贵阳) 元华 (重庆) 王巍林 (江苏) 孙跃东 (山东) 王何磊 (河南) 马战涛
               
陕西地区记者普小兵 广东地区记者田一明 江苏地区记者吴玉前 云南地区记者李雪松 安徽地区记者邵作友 安徽地区记者刘云峰 河南地区记者毛晓彬 河北地区记者张学良
(陕西) 普小兵 (广东) 田一明 (江苏) 吴玉前 (云南) 李雪松 (安徽) 邵作友 (安徽) 刘云峰 (河南) 毛晓彬 (河北) 张学良
               
海南地区记者吴清壮 山东地区记者蒋庆国 辽宁地区记者吴亭光          
(海南) 渤海堂 (山东) 蒋庆国 (辽宁) 吴亭光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WAP
 
申请加入地区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