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RSS
首 页 各地公棚 各地协会 俱 乐 部 各地鸽舍 信鸽商城 鸽业大全 分类信息 专题报道 天下鸽问 信鸽百科 天气查询 鸽友论坛
P K 信鸽知识 信鸽资讯 失鸽园地 专题图库 名家专栏 视频播客 在线电视 信鸽超市 信鸽365杂志 鸽友家园 地图查询 会 员 区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鸽友日记

半生痴鸽终身不悔

时间:2014-01-21 10:01:39    来源:    发表者: 《信鸽365》杂志       阅读次数:
半生痴鸽终身不悔

半生痴鸽终身不悔

 ——记灵武市养鸽前辈崔学义
              郭云
对于迷恋于目种事物或者痴迷于目件事的人,人们习惯称为痴人,宁夏灵武市养鸽者崔学义就是这样一个人。老崔已过花甲之年,头发有些花白,但依然精神矍铄,容光焕发,痴鸽爱鸽乐而不疲。记得在灵武市信鸽协会上世纪84年成立时,他是第一批入会的老会员,算得上灵武市元老级的老前辈了,最初的老会员,加上笔者,现在也仅有二、三个人还在养鸽参赛,其余的已经听不到信息了。去年《灵州信鸽》杂志还刊登了老崔保存至今的灵武市鸽会(当时的灵武县)首次秋赛160公里石嘴山市的二张冠亚军奖状。2014年是灵武市信鸽协会成立30周年的记念日,笔者作为鸽刊撰稿人,有必要将老一辈人的养鸽事迹进行宣传报道。
一个阳光明媚的冬日,笔者前往灵武市农场采访了老崔。老朋友相见,少了许多客套和寒暄,笔者直奔主题,要求他谈一谈他多年来的养经历和经验,老崔似乎早有心理准备,虽然不善言谈,但依然根据笔者的提问,有条不繁,从他养鸽之初的乐趣,到中青年时期的精神和现在的经验体会,一一道来,使笔者看到了一个半生痴鸽,终身不悔的爱鸽人的执着和精神。
老崔养鸽始于上世纪60年代,那时候他才十几岁。养着一群观赏鸽和当地土鸽,看着鸽群在蓝天中高飞盘旋,来去自由,无拘无束的情景,给他的少年生活带来无穷的欢乐愉快。文化大革命时,养鸽被认为是封资修的产物,是不务正业的表现,可是老崔不管这些,依然养自己的鸽子,不管他人说三道四。直到1969年,他认识了南方人,插队知青朱玉良先生,从他手中得到了真正的信鸽饲养起来。这样的生活一直坚持到80年代初,灵武市信鸽协会成立之后,于84年春季进行了首届比赛,放飞距离是不到100公里的宁夏中宁县,冠军鸽被朱玉良所得,同年秋天,根据鸽会春南秋北的竞赛思路,放飞160公里的石嘴山市,老崔获得冠亚军,至今他还保存着这两只鸽子的有关资料,其血统是朱玉良从南京拿回来的超远程鸽后代。后来,鸽子被偷,使他的养鸽中断了二年,但爱鸽痴心未眠,不久,他又养起了鸽子。
如果说90年代前,老崔养鸽还处于玩和乐的境界,那么到了新世纪前后,老崔的养鸽思维观念发生了质的变化,以取得好成绩作为自己赛鸽养鸽的最终目标。所谓有梦才会想,爱拼才能赢,他在好友韩立军的帮助下,开始引进好鸽,在鸽会和公棚比赛。先后获得过99年鸽会700公里6名、1000公里8;2001500公里10名、7506名;2002460公里48名;500公里3名;2004500公里10名;2006500公里3名,700公里冠亚军等许多好成绩。同时在公棚赛中成绩也可圈可点,先后获得过2000年天津天体国际公棚21名;2011年甘肃武威天马公棚冠军;2004年宁夏公棚5名;2009年武威天马公棚又获冠军;2011年春宁夏昶盛公棚亚军;同年秋季又获甘肃省神木鹏羽公棚12名。其它好名次很多,就不多赘述了。他之所以能获得好成绩,缘由他痴鸽爱鸽,长期坚持,不懈努力的品德。他也遇到过困难和挫折,甚至连续数年颗粒无收的惨败,但他难能可贵的是能够调整好心态,找出原因,继续参赛,按他的话说:荘稼不成年年种,总有丰收的时候,忍受不了挫折和打击,就很难取得胜利和辉煌。好成绩的取得,除了个人因素外,也离不开好朋友的帮助和支持,他的种鸽都是在韩立军,袁兵等好朋友的帮助和鉴定下引进的。韩立军和袁兵是宁夏最早利用眼底镜鉴鸽养鸽的名家高手,经他们鉴定引进的赛鸽在宁夏发挥无数。老崔引进种鸽主要有早期上海市东方种鸽舍的东方詹森、薛仲雅詹森、赫尔梅斯.洛梅(969詹森鸽系),还有日本细川(势山)鸽系,这几系鸽在鸽会和公棚发挥的相当不错,为老崔取得了许多好成绩,至今他还保留着二羽本身和后代儿孙为他取得过优秀成绩,年龄已经超过1316岁的老种鸽。这不仅是对鸽子的痴爱,也是对自己成绩的肯定。当然,这也与老崔不懈的努力和痴鸽爱鸽的精神分不开的。说到这一点,老崔还为笔者讲述了99年为了到北京、天津参加比赛和拍卖会,结果还没有走出宁夏,车出了车祸,当时他伤的不轻,脚和脸都肿了,可他到医院进行了简单的包扎,忍痛前去参加。在北京侨友公棚没有自己的赛鸽参赛的情况下,他打了别人的赛鸽指定,结果获得指定鸽冠军,获奖金8000多元,这在当时已经是不小的数目了。可是回来后才发现,脚骨骨折了。令现以花甲之年的老崔感叹年轻时的精神太可贵了。
如果说青壮年时期凭的是一股痴鸽爱鸽的精神,那么进入老年之后,今后的路又应该如何去走呢?老崔感慨的说:时间过的真快,转眼间我们都老了,可是这鸽子还是要养下去的,鸽子丰富了我们的生活,给我们带来了生活的乐趣,如果条件容许,恐怕这辈子离不开鸽子了,不但要养好,还要养出成绩来,这样才能对得起鸽子,对得起自己。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呢?老崔认为:要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头,一颗年轻人的心。否则,就像没有了活力的鸽子,是拿不到好成绩的。老崔的话说的很有道理,尤其是他最后一句话,是他一生人生经验的总结,也是如何养好鸽子的经验之谈,对于悟性较高的养鸽者,无疑道出了如何才能养好鸽的秘密所在。

文章收尾时,为核实个别数据,笔者再次前往老崔家。事完之后,笔者参观了老崔的鸽棚,棚不大,大约20多个平米,养有赛鸽60多羽,分种赛二个棚,收拾的井井有条,鸽子养的也非常健康。老崔将为他立下赫赫战功的97年细川老雌(俗称小日本)抓出让我观看,“小日本”名副其实,体型不大,最多能算个中等,虽然已经13岁了,但依然皮毛光滑,精神抖擞,还能继续生儿育女,另一只老雄,16岁了,依然雄风不减,还能生儿育女,令人感到惊奇。它们的后代儿孙至少为老崔拿回了数十万元的奖金。难怪老崔一抓到这二羽鸽,就念叨说:这二只鸽我要为他们养老送终了。那爱鸽痴鸽的瞬间表情,在笔者面前表现的真实感人。半生痴鸽,终身不悔,希望每个养鸽人都能有这种精神。结束采访后,笔者预祝老崔保重身体,再立新功。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此页!  关闭此页    


网摘收藏: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欧洲地区记者安妮春 河南地区记者杜年华 河南地区记者王春辉 四川地区记者王林远 四川地区记者 四川地区记者高王宏 辽宁地区记者李振彪 沈阳地区记者李国双
(欧洲) 安妮春 (河南) 杜年华 (河南) 王春辉 (四川) 王林远 (四川) 喻先生 (四川) 高王宏 (辽宁) 李振彪 (沈阳) 李国双
               
江西地区记者陈文康 山东地区记者李文 吉林地区记者霍鸿飞 贵阳地区记者元华 重庆地区记者王巍林 江苏地区记者孙跃东 山东地区记者王何磊 河南地区记者马战涛
(江西) 陈文康 (山东) 李文 (吉林) 霍鸿飞 (贵阳) 元华 (重庆) 王巍林 (江苏) 孙跃东 (山东) 王何磊 (河南) 马战涛
               
陕西地区记者普小兵 广东地区记者田一明 江苏地区记者吴玉前 云南地区记者李雪松 安徽地区记者邵作友 安徽地区记者刘云峰 河南地区记者毛晓彬 河北地区记者张学良
(陕西) 普小兵 (广东) 田一明 (江苏) 吴玉前 (云南) 李雪松 (安徽) 邵作友 (安徽) 刘云峰 (河南) 毛晓彬 (河北) 张学良
               
海南地区记者吴清壮 山东地区记者蒋庆国 辽宁地区记者吴亭光          
(海南) 渤海堂 (山东) 蒋庆国 (辽宁) 吴亭光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WAP
 
申请加入地区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