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RSS
首 页 各地公棚 各地协会 俱 乐 部 各地鸽舍 信鸽商城 鸽业大全 分类信息 专题报道 天下鸽问 信鸽百科 天气查询 鸽友论坛
P K 信鸽知识 信鸽资讯 失鸽园地 专题图库 名家专栏 视频播客 在线电视 信鸽超市 信鸽365杂志 鸽友家园 地图查询 会 员 区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鸽友日记

公棚攻略探讨

时间:2014-01-28 10:04:58    来源:    发表者: 太平洋鸽舍        阅读次数:
公棚攻略探讨

每年春末夏初正是往公棚送鸽之时,公棚以其特有的“优”“利”之处吸引着爱鸽之人。作为一个信鸽爱好者,在北方我可以称为资深了,我参加过北京第一座公棚的竞翔(国内组第29名),参加过法、西、匈、南非、泰等境外竞翔。在国内大的公棚(举办三届以上的)也几乎都参加过了,并且取得一些不错的赛绩,我才敢讲“攻略”二字。

  很多公棚的获奖者都介绍过他的经验,但作为读者你应该明白,那很可能是局限于他一棚一舍的经验之谈,你要关注的是他的“共性”和你自己的“个性”。

  本文只涉及到“技术”,所以公棚优劣,人性张扬全不在此限。

  很多人讨论往公棚送头窝二窝的问题,我自己的做法是新配对的、雄未在该巢箱过冬的一概不用第一窝蛋。理由很简单,用其蛋是因为父母优秀,不可能在它们情绪还不安定时就有最佳子代产生。

  很多人不远千里,到处送公棚。实际上几乎任一公棚都应该是当地鸽友飞得好,有一个简单公式:小雏在春季公棚一般不会超过150天(这也是有人称180天最大的错误。超过了这个天数一定会有赶蛋、带蛋、换边条的麻烦),就算你的雏鸽与他人的一样,如果在它的最关键离巢时在无吃无喝无人照料下经过二天,你已经在1/75的天时上输了。

  很多人称他的詹森“快”,他的杨阿滕“耐”,他的胡本“宜”。对鸽主而言,你只管你自己棚中的鸽子个体质量怎么样。其实大部分人只看到种系的知名度了,其实你还要关注你的“鸽性”。据给冠亚军父母常照相的摄影师介绍,通常这些冠军鸽的父母是互补的,即一方稳重,一方猴急的。这也是很多鸽友困惑的地方:在家里养的,飞500公里很好,一去公棚就不行!你想啊:在公棚你特老实,一大帮凶得狠的,你就别待了。或是你极精,一有风吹草动你就逃,公棚训放时一次一次地抓你上笼,你也不敢再回巢了。

  关于送雏鸽去公棚时的鸽龄问题,我认为应该是三十日内。第一,这是国际国内的惯例;第二,是有规定的;第三,也符合幼鸽的离巢生理周期。但具体到哪一天送还要考虑公棚收鸽以后的封闭期,你鸽子的早、晚熟习性,以及你送公棚之前的准备工作。有人讲要到40-50天后交鸽,他的理由是在家养壮了,到公棚成活率就高了,其实那是为公棚经营者养功管理不行开脱。我们都知道离巢期对幼鸽很重要,如果晚交(指幼鸽50日大时)势必要关养,势必要幼鸽认识三个家(巢房、关养地、公棚)。从理论上和实践中对幼鸽的应激反应都是人为加大的,也有很多人从巢中移到笼中称会吃会喝会洗澡后再交公棚。其实除了你能打个免疫针外,对幼鸽没有一点真正帮助。健康的幼鸽在巢中二十三天左右就会试啄,就会振翼了。

  在交公棚鸽龄问题外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所交公棚的地理位置,原则上讲是先北后南,因为北方的冬季来得早,像东北、内蒙等地一般10月中旬前一定比赛完了,而像北京赛期,随着人们对气候的掌握和分析已经有推后10-20日的趋势,从10月中旬移到11月初了。真正的高手会因事因地因各种情况而作决定,例如公棚所在地的平均气温、赛线的地形地貌、赛地的海拔高低,比赛时的一般风向等等。特别重要的是你所送鸽子的家族情况和以往的表现,长距离的和晚熟的可以早一点送。但如果你胸有成竹,相信你会在离决赛四个半月左右将小雏送到公棚。很少会有人在鸽龄50天、放到公棚180天后决赛取得好成绩的,如果是家养那是另外一回事。其实你交的那一家棚当时的收鸽数对你都有很大的影响,但只有你的鸽体质量是第一的。

  我经常碰到鸽友,其中很多是很“酷爱鸽”的,也有很多“名家大腕”,他们一致地讲:我在种鸽配对前对种种病患做了清理治疗。但是他们错了,使用种鸽绝非是用前才把它养好的事。种鸽不允许有“瑕疵”,真正作预防也一定不是在配对前,应该是在种鸽下蛋后三天。道理也很简单,是药三分毒是谁都知道的,你用药了,二三周后下蛋能不影响?你问一下:有孕妇伤风感冒她为啥怕吃药。而下蛋后预防有两个好处,第一对鸽卵无任何影响,第二要为你争誉拿钱的“小东西”将在健康的父母孵育下半个月内出壳,父母的健壮对幼雏的健康成长是最好的保障。

  有些事情说的人没错,听的人也没错,但你一用一定就有错了。任何事情都离不开时间、空间和人的认识。例如有人会讲欧洲人幼鸽也比赛到四五百公里,他们在12月就配对,因为他们的全国幼鸽赛是8月,他们只有一个赛季,他们主要是“家养”。一位很著名的欧洲养鸽大师说清洗饮水器从不用抹布。但我一定用抹布清洗。为什么呢?习惯不一样。你看过西餐的厨餐具的清洗过程吗?他们清洗完一定用布擦干,再用时拿来就用,而我的饮水器用时一定会用水再冲过。

  对公棚出赛鸽父母的年龄,有相当多的人喜欢以前一年竞拍回的雌鸽去配一羽自己的种鸽来作育,认为会有较多的成功。在种系遗传上欧洲早已有雄隔代、雌代代的传统。而同时雌鸽的翼尾对后代有更多的影响,还有一点就是去年的成功雌,一定会有早熟的遗传,这也是与家养种雌大体形不一样的地方。对于雄(年龄)与雌(年龄)大小的相差应该没有什么特殊的见解,三年前我曾以一羽10岁的雌鸽作育出送公棚的鸽子(成绩在350名之内)。从我的理解上雌可以大一点,而雄应该年青一点。但实践中却不一致。我的第一羽鸽王亚军是2000年的,它的父亲是1995年的戈马利原舍,母亲是1999年的詹森系;我的公棚冠军是2004年的,它的父亲母亲都是2001年的吉尔特原舍;我的BOB预赛10名(同窝70名)是2005年的,父亲是2004年凡龙原舍,母亲是2002年吉尔特原舍;我的匈牙利公棚中国一名,父亲是2000年的卢太滋原舍,母亲是1999年的卢太滋原舍;2008年BOB公棚第四站季军父亲是2005年李斯特原舍,母亲是2005年比利时原舍。

  对公棚鸽的父母,假如我在北京比赛会更多地考虑以下情况:雄鸽的前半段和雌鸽的羽翼尾巴。北京养鸽中有一句老话:公出头,母出尾。可能在比赛150公里之内时什么样的背和尾不重要,但是如果比500公里,那么雌鸽的羽、背、尾都是很要看重的部位。也有一些相识鸽友会关注“活力”,羽翼上的条纹宽窄,脖颈上的红色金属光泽,正视颈胸腹三色块,白羽白斑位置,是否“老鼠眼”,浅色鸽的羽上色深浅,种鸽嘴部上、下细毛的出生部,翼的比例和翅膀的弧度,黑白尾或特定羽毛变化等等。但总之一句话,雏鸽必须健康!送公棚不是集团军作战,你送100羽最好的幼鸽去一个公棚,那也只有一羽是冠军,所以不是联合出赛一般以4羽为一单位为宜。

  很多送鸽者在赛鸽后会不解:我的最好的种子选手没了,无心插柳的倒回来了。除了怨天尤人外,你还是不了解你的鸽子!你的种鸽你放心吗?我大约有120羽种鸽,有100羽它们的子代,所以不可能每一羽种鸽都有后代。但是去年送公棚飞得好的那一对我当年作出了六窝,今年北京市特比环比赛的出赛鸽我去年作出了10羽以上的兄弟姐妹。种鸽不在于它是谁的儿子,也不在于它曾有的成绩,更不在于它花费了你成千上万“贯”,在于你对它的了解和信任。2004年北京爱亚卡普公棚冠军的父母买入时每羽不到2000元人民币,2008年BOB公棚第四站季军的父亲第一手买时只有700元人民币(以后才是我再花2500元每羽一下买4羽的)。

  好鸽子能看出来,否则就没有彩色广告了,12年前(1997年)我在杂志上第一次用“那一滴血”的提法时,我就表明了我很注重“血统”。对我养过的詹森、吉尔特、凡龙、戈马利、卡萨特、卢太滋、李斯特、凡得维肯,我相信不比别人知道的少。除了种系延续和关联外,种中的个体更为重要。我的詹森一半以上是在欧洲购买,并且相信所买的质量;吉尔特的原环是从所买的100羽中挑出的(10/100成鸽中的比例也算很严格了),凡龙鸽也是从上百羽中挑选的(其中一羽是在8月火热日光午后因挑选而暴晒半日的功劳),戈马利虽然已是很远的事,但对AS鸽的指掌和分支了解(特别因为那是至今除詹森外最大的花费),卡萨鸽我拥有的时间比较早,买的一对是“青铜灰”的儿子和“娜斯达克”的同窝。卢太滋无疑是人们很少关注的(其实他比凡戴克晚一年获得比利时全国中距鸽王冠军),我得到了引入中国的最佳成绩雄、雌鸽。李斯特除了家族家史,“鲍比王朝”最先向中国介绍外,也有10羽余的收藏。凡得维肯的鸽系是早熟和快速的,他已不是比利时当红人物。但福络佛沃德的“先例”,让他不扬自威,也相信我对凡·霍夫,对老范登布希的发现,对凡得维肯鸽系的上溯了解在国内几乎是唯一的。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此页!  关闭此页    


网摘收藏: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欧洲地区记者安妮春 河南地区记者杜年华 河南地区记者王春辉 四川地区记者王林远 四川地区记者 四川地区记者高王宏 辽宁地区记者李振彪 沈阳地区记者李国双
(欧洲) 安妮春 (河南) 杜年华 (河南) 王春辉 (四川) 王林远 (四川) 喻先生 (四川) 高王宏 (辽宁) 李振彪 (沈阳) 李国双
               
江西地区记者陈文康 山东地区记者李文 吉林地区记者霍鸿飞 贵阳地区记者元华 重庆地区记者王巍林 江苏地区记者孙跃东 山东地区记者王何磊 河南地区记者马战涛
(江西) 陈文康 (山东) 李文 (吉林) 霍鸿飞 (贵阳) 元华 (重庆) 王巍林 (江苏) 孙跃东 (山东) 王何磊 (河南) 马战涛
               
陕西地区记者普小兵 广东地区记者田一明 江苏地区记者吴玉前 云南地区记者李雪松 安徽地区记者邵作友 安徽地区记者刘云峰 河南地区记者毛晓彬 河北地区记者张学良
(陕西) 普小兵 (广东) 田一明 (江苏) 吴玉前 (云南) 李雪松 (安徽) 邵作友 (安徽) 刘云峰 (河南) 毛晓彬 (河北) 张学良
               
海南地区记者吴清壮 山东地区记者蒋庆国 辽宁地区记者吴亭光          
(海南) 渤海堂 (山东) 蒋庆国 (辽宁) 吴亭光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WAP
 
申请加入地区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