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技艺在切磋中精进,鸽事因切磋而更值得玩味。我虽不是高手,亦不是专家,只是对鸽子有着痴恋,有一点微不足道的感悟的普通鸽友而已。昨日与鸽友切磋“血统”一说,也让我倍觉酣畅淋漓。
这位鸽友坚定的反对着血统之说,称动物界仅有“品种”、“品系”的说法。诚然,按照瑞典博物学家林奈的生物分类系统,也确实只是界、门、纲、目、科、属、种之概念。后来的人们为了将越来越繁多的杂交类型纳入这个系统,于是创立了“品种”这一概念,其是专门创立而生的一个分类单位,虽不从属于生物分类学的体系,却也成为了区分动植物之间差异的一种依据。而这些分类的依据是生物的亲缘关系的亲疏。
这位鸽友一开反驳“血统”的观点是持“生物性状是由基因控制”这一观点,的确,遗传的本质就是基因随染色体由亲代传递给子代,以此保持生物的连续性。而血统这一概念,就是建立在遗传的基础上的,因此其本身并无谬误可言。而鸽友认为“血统”是不可以遗传的,其实是没有透彻理解“血统”的含义。作为一个分类单位,它与“品种”、“品系”之间并无本质差异,都是对一群遗传基因相似且稳定个体的概括。举一个例子,詹森兄弟育成了许多成绩辉煌的鸽子,这些鸽子的后代们也经常有出色的发挥,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我们可以把这些鸽子连同他们的后代称作一个“品系”,而后代带有亲代的遗传基因,我们也可以称为具有亲代的“血统”。血统,品系,二者之间可以说是并列而非对立的关系。鸽飞一滴血,这个说法在大的框架上是正确的,就像我们培育水果或者粮食,总是会选择好的品种做亲本而不是那些表现型差的。鸽子也是一样,我相信每个鸽友都有一个最基本的概念:我们不会拿飞行能力差的肉鸽去作育幼鸽打比赛。所谓的这“一滴血”,从本质上讲,就是优秀的基因。
而我在上一篇文章中也分析过,为什么我不完全认同“鸽飞一滴血”这个说法。我相信引进优秀种鸽的鸽友并不在少数,然而并不是每一只名鸽的后代都有着出众的成绩,这是由于变异与后天的饲养方式使然。在这里我不再赘述。因此我说,决定信鸽成绩的不仅仅是一滴血,还有诸多的主客观因素。
一种说法既然被广泛的认可必然是有它的可取之处,也必然是经过了时间的检验的。真理是不断前进,不断完善的一个过程,没有绝对适用之真理。在这里我希望各位鸽友对于鸽界一些成熟理论不要盲从,也不要轻率全盘否定。我们只有多实践,勤思考,才能使自己的鸽事兴旺,才能助力赛鸽事业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