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父亲的风雨养鸽路
(一) ——谨以此文纪念我的父亲
泉淼战狼联盟
说起我和父亲与鸽子的缘分,真的是很偶然。记得是八十年代初的一天,一只深羽点鸽,飞到我们家的院子里,我和父亲将它抓住后发现它腿上带有环标,写有上海和一组数字,翅膀被剪的只剩下光条了,很明显这是被别人抓过的鸽子又逃了出来,飞到我们家飞不动了落到院里,当时我和父亲都从未接触过信鸽,还以为是军鸽,关于这只鸽子的去留我与父亲商量讨论了几天,最后在归还无门,放飞因翅膀被剪也没可能的情况下,最终只能选择暂时养在家里,不过经过几天的饲养,我们也渐渐熟悉了这只小东西,而父亲也经过多方打听得知这是一只信鸽,只所以流落到我们这里,可能是信鸽放飞比赛途经我们这被抓了,也可能是那个养鸽的人买的种鸽逃笼了,后来父亲让他朋友看了看鸽子,他说应该是个很好的鸽子,要不自己养要么几十块钱卖给他,父亲回来和我一合计,觉得与其几十块钱卖了还不如自己养着玩,刚好父亲也刚刚病退在家没事可做,当然最主要的是这只鸽子不怕生,才几天时间就很熟悉了,喂食的时候敢上人手中吃,父亲就认为它与我们家有缘,于是我们就开始张罗着建鸽棚,那时家里院子大,有的是地方,刚好又有些砖瓦,经过几天的努力一个近十平方的鸽舍就建成了,我们把雨点鸽放进了它的新家,本以为这回它该高兴了不会再想着扑腾了,不想它吃饱喝足后还是爬在前网片上扑腾,一直想出去。父亲没办法又去问那位养鸽的朋友,朋友说鸽子是群居的,你那么大的棚只养一只鸽子它肯定孤单,不扑腾才怪,你那只鸽子是只母鸽给它配只公鸽再出几窝小鸽就熟了,于是父亲就辗转托朋友找了两只,也是雨点鸽,是一对同窝的小鸽,次年长大以后随鸽会放到500公里双双归巢(此时我们已知道了鸽协,并且还加入了鸽协,了解和学到了一些养鸽的基础知识),那时的主要赛事集中在1000公里左右,300、500基本都是训放站,但我们一共就三只鸽子,500回来我们已经相当惊奇和兴奋了,怎么也舍不得再放,要留种。
这两只小鸽都是雄,同窝顺雄,在300、500放飞时小雄比大雄快的多,于是父亲就先让小雄配了上海雨点母,出了四只小鸽。然后又让大雄与上海雨点母出了四只小鸽,8只小鸽发育的非常好,父亲还自配了保健砂,并用龙牡壮骨冲剂、钙片、鱼粉、炭沫、蒜泥和食盐等自制幼鸽保健丸,总之8只小鸽在父亲的精心照顾下茁壮成长,以后就是开家,两个月左右开始四方训放,父亲称为拜四方,从3-5公里一直延伸到三十公里左右,最后按鸽会放的方向一直放到100公里左右,100公里放了好几次,想想那时真是干劲十足,50公里内完全是骑着自行车去放的,100公里才舍得坐车去,100公里后赶上鸽会训放,就又和鸽会一起训放了, 300公里时8只小鸽基本上是同时到的,500公里就有了先后,但相差也不大,到了700公里小雄的4只小鸽都回来了,其中的两只还进了奖,而大雄的4只小鸽却只剩下一只。当年放1000公里时才算是正赛,小雄的4只小鸽丢了一只,归了3只,一只8名、一只21名还有一只名次也比较靠前,羽数将近1000羽,大雄的最后一只小鸽也没回来。至此大雄的后代全没,小雄的后代1000公里放三归三,后来有鸽友说顺雄就是小雄比大雄要好,不过也有说大雄育种好,小雄比赛好。反正我们很幸运刚接触信鸽,首场比赛就旗开得胜,让我和父亲感受到了养鸽的乐趣、比赛的刺激、等鸽时的焦急、持鸽报道时的兴奋,如此众多的全新体验让我和父亲更坚定了继续养鸽的信念。(未完待续)
|